有人说,人类是被一种无形的力量放逐到这个星球来的,而且只能有限地存在于地表,不能见到黑暗,不能听到寂静,不能意识到完全的自我,只能捕捉到由文字和图像表述出来的有限信息。
如果这样的话,身体与心灵、身心与自然、此心与彼心又将如何连接与相识?2012年开始,我选择了远行。
我的计划是把地球的两极和地表的高低两点都游历过后,再环地球一周。于是,在这三年里,我曾在喜马拉雅山南麓体验过呼吸的艰难,在约旦谷地的死海领会过肉身的轻浮,在可可西里无人区经受过三个因缺氧所致的无眠夜晚,在南极大陆半岛边缘的刺骨严寒中渴望过温暖。直到2015年3月1日,迎来我计划中的重要旅程:意大利歌诗达邮轮“大西洋”号环球行。
这次邮轮环球之行,为期86天,行程5万公里,登陆28个港口。由于是首次从中国(大陆)出发,这艘载客量约为2700人的邮轮只搭载了不到900名乘客,乘客数跟邮轮上的船员、水手及管理人员的总和大致相近。这对游客来说无疑是一种幸运,使得整个旅程都显得轻松、从容。如果说曾经的极地之旅更多地让我体会到了对大自然的敬畏,那么在这次海洋之上的旅程中,任凭邮轮在三大洋四大洲的水陆间穿行,看浪花融进大海、云霞飞升苍穹、尘埃落入大地,则让我感到身体舒适,内心安详。
★86天,5万公里,18个国家,28个港口,900个朋友
★精致全彩图文珍藏,真实而震撼的环球体会
★身体与心灵,身心与自然,此心与彼心
何小竹/文
读这部书,你可以从这篇序言开始,但也可以跳过序言,直接进入本书目录,选择你感兴趣的章节进行阅读。
本书就类别而言,算是游记。比如我们十分熟悉的《徐霞客游记》《马可?波罗游记》。但在体例上,又与一般的游记不同。一般的游记是以时间为轴线,带有“日记”的特征。本书则打乱了时间的顺序,以“主题”为书写单元,带有“随笔”的特征。但又绝不是随笔集,而是一部带有文化随笔风格的游记。其中涉及的历史、人文和地理知识,是一般浮光掠影的“游记”所不可同日而语的。除文字之外,书中还穿插了许多图片,这些图片均出自本书作者罗敏女士之手,有着相当的摄影水准,具备独立欣赏的价值。
我有幸先于读者读到这部书稿。电子版的,在电脑上逐页阅读。我一下被书的内容所吸引,几天时间之中,仿佛自己也坐上了这艘名为“大西洋号”的歌诗达邮轮,经历了一次壮阔、浩瀚的环球旅行。感受到的不仅仅是一路上的自然风光,还收获了丰富的人文、地理知识,以及本书作者探寻世界、思考人生的真挚情怀。
这也让我想到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旅行?古人云: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这句话可以理解为,行万里路犹如读了万卷书。旅行增加了自己的知识和阅历,丰富了自己的内心。这是一种严肃的有目的的旅行。还有一种旅行,与上述“阅读”无关,漫无目的,纯属游玩。罗敏女士的旅行,应该属于前者,即阅读式的、有目的的旅行。我不想对不同人不同的旅行动机做价值的判断,尤其不能苛求所有人都带着严肃的目的出门旅行。但动机不一样,过程与结果便会不一样,这也是一个基本的事实。
就我自己的性情而言,我倾向于漫无目的的旅行,这样很放松,没有负担。我也确实以这样的状态游历了一些地方。但显而易见的一个事实是,去过了就去过了,对所到之地并无太多了解,由于懒散,自然也没有留下多少文字和图片的记录,随着时间的流逝,连记忆都有些淡漠了,仿佛没有发生过这样的旅行似的。有时想来,也不能不感到一些遗憾。
所以,我对于那种有目的且又勤勉的旅行者,内心深处是怀有敬佩乃至羡慕之情的。就像本书作者罗敏女士,不仅仅是这一次的海上环球旅行,她的每一次旅行,都是经过了充分的准备,带着探寻和思考的目的而出门的。这就使得她在整个旅行之中,其状态完全不同于一般的游客,其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也就不同一般。更为有意义的是,她还用文字和图片记录下自己的见闻和思考,分享给像我们这样没有机会去到这些地方的读者,开阔我们的眼界,增长我们的知识,陶冶我们的性情。对此,我又是深怀感谢的。
世界上恐怕没有一个人不渴望着“旅行”。这里说的“旅行”,是基于这个词语最基本的含义,即从此地到彼地的一种行为。那么,“旅行”便不分远近。环球算一种旅行,走亲戚也算一种旅行。甚至,更宽泛点说,待在家里看书、看电影,也是一种旅行,精神上从此地去到了彼地。就像你现在手上拿着这部书,随着书页的翻动,你也就开始了一次旅行。有时我想,为什么旅行?理由既复杂但又可能很简单,甚至简单到无须理由,仅仅是想要移动一下,从此地到彼地,从熟悉趋向陌生。
罗敏,女,曾任世界五百强企业地区高管。美国摄影学会会员,四川省摄影家协会会员,世界赏云协会会员。出版有摄影集《尘嚣之外》。
008 序言/何小竹
017 魅惑海洋
018 印度洋
最丰富的大洋·领略海与洋之别
云是大自然的表情
星空之空
在亚丁湾没遇见海盗
053 大西洋
寻找消失的亚特兰蒂斯
在米诺斯迷宫探访古希腊文明源头
建立心灵结构的希腊神话
没有怪物的海洋,就像没有梦的睡眠
074 太平洋
太平洋上不太平
珍珠港记住历史
我的生命里永远少了一天
在马里亚纳海沟融入最绚丽的晚霞
089 运河·海峡和地峡的故事
090 海峡·苏伊士运河
驶过苏伊士运河
直布罗陀海峡
流泪之门曼德海峡
马六甲海峡
109 地峡·巴拿马运河
力量的角逐之地
有一种计量单位叫巴拿马吨位
玫瑰云下行驶过巴拿马
123 岛居之神祇
124 知道和不知道的卡塔尼亚
132 不一定知道的基克拉迪群岛
135 绝对知道的夏威夷
基拉韦厄火山
毛伊岛
146 多神的日本岛
151 城市·文化的容器
152 以佛教信仰为主的东方城市
科伦坡·佛教的国度
普吉岛·交错着佛寺和清真寺
164 信奉伊斯兰教的西亚
塞拉莱·阿拉伯的世界
马尔代夫·全民转换信仰
马尔马里斯·欧亚的十字路口
182 以基督宗教为主的地中海北岸
城堡·奇维塔维基亚
马赛·普罗旺斯
巴塞罗那·高迪
200 美国之海岸城市
纽约
洛杉矶转道拉斯维加斯
旧金山
213 风情各异的港口
214 头顿·最接近自然的港口
220 里斯本·城市中的港口
225 迈阿密·全球最大的邮轮港口
232 曼萨尼略·最热情的港口
238 奥乔里奥斯·最让人期待的港口
243 香港·最近的港口
250 上海·回到起点
255 我的邮轮
256 移动的艺术城堡
264 邮轮生活
272 幸运的旅程
279 2015 年“大西洋”号歌诗达邮轮86 天环球之旅里程及登陆城市
281 后记
最丰富的大洋·领略海与洋之别
这是环球行程的第一个大洋,我好奇地登上邮轮最高点,眼前是渺渺浩浩的水波、无边无垠的大洋与天际。生长在内陆的我,以邮轮巨大的黄色烟囱为参照旋转起来,一周、再一周……在这没有海腥味的洋面上,你能感到纯粹、通透,然后不自觉地放慢呼吸,闭上眼睛,收摄心识,把自己置于虚无,只去体会与水、与天、与空的连接。风从耳边飕飕掠过,即便炽热的太阳高悬,也能穿透全副防风装备,让人感到入骨的冷,不能久留。
靠近陆地的水域为海,远离陆地的水域叫洋。在靠近陆地的大海行驶,不时有手机信号飘来。穿行台湾海峡时,我用中华电信的信号对朋友说:在异籍的游轮上,用这台岛的信号给大陆的你发信息。血脉的连接岂止后代的繁衍,在这样的时空中,哪里是你哪里是我?哪里是不同的疆域?然而,当邮轮行驶到大洋后,便完全没有手机信号可用。在互联网+时代,虽然早有心理准备,邮轮也提供付费卫星信号,但一整天接着一整天的不见任何船只和飞鸟在船舷边出现,只有在船头无限展开的茫茫水域,在船尾渐渐收拢和消失的浪痕,似乎永远也到达不了彼岸,这种与外界失联的感觉仍然让我感到孤独甚至恐惧。白天,我会长时间在甲板或者顶楼餐厅落地玻璃窗前的座位上停留,看着大洋的样子,想到这样的处境只是短暂的,恐惧逐渐消退,孤独成了一种享受。
在这段时光里,太阳、月亮和云朵也给了我无穷的乐趣。我特意选择了船尾转角处的房间,这艘自东向西环行地球的邮轮,只要在航行,我的门窗就会一直向着东方。每天早上在太阳出来前我会自然醒来,透过窗帘缝隙观察窗外的天色。如遇晴天,便直接到阳台上,看东方的海洋与天的连接处由暗变亮,先染红近处的灰暗云朵,接着越过头顶一直把西边的云也染得通红。过一会儿,太阳渐渐升起,天空的色彩又会从太阳升起的地方开始变为黄色,然后变成耀眼的白色,于是,整个洋面都显得生动了起来。
遇到夜半下雨或者有浪飞溅,早晨拉开窗帘时,玻璃上便有夹带盐粒的水珠附着,在阳光照射下,使其有着一滴水一世界的丰富,令人眼花缭乱。等到太阳升高水分蒸发,就只有盐粒附着上面了,要等到邮轮停靠港口时才会用海水净化后的淡水清洗,这就是游客下船登陆前总是要被提醒关闭好门窗的原因。
日落也同样精彩。晚餐时,我总是晚于别人去餐厅,因为日落时分瑰丽的天空对我来说更有吸引力。站在船头或者船舷边看太阳渐渐西沉,在临近水面时加快速度离开人们的视线,几分钟内便完成发光的圆球与水面的接触、融入、下沉,最后完全隐没,然后我才会去2楼的提香餐厅慢慢享用意式晚餐。
地影,在陆地上没有开阔视野难以见到的景象,在这宏阔的水面却毫无遮拦地呈现了出来。这是一种日出和日落都可以见到的天象。地球的影子映在空中,使天空出现两种颜色,暗色的下方被地影笼罩与水面接近;粉色的上方被平流层折射以后的天空则闪耀着太阳的光辉,再倒映在水面上,交织出色带鲜明的世界。地影不断扩展抬高,夜幕降临,或者地影逐渐缩小下降,蓝色的上方变亮,黎明到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