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教育》内容主要包括发生在安利柯身边各式各样感人的小故事、父母在他日记本上写的劝诫启发性的文章,以及老师在课堂上宣读的精彩的“每月故事”。每章每节,都把“爱”表现得精细深入、淋漓尽致,大至国家、社会、民族的大我之爱,小至父母、师长、朋友间的小我之爱,处处扣人心弦。而那众多丰满的人物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如怀有侠义之举且让安利柯深以为傲的好友卡隆;品学兼优、助人为乐的班长代洛西;虚荣狭隘的瓦梯尼;傲慢无礼的诺卑斯;还有朴实可爱的“小石匠”;坚强不息的克洛西……
亚米契斯(1846—1908),意大利小说家。自幼深受爱国主义风潮的影响,酷爱写作,在军队当过军官,担任过随军记者和编辑。退役后,致力于文学创作,主要集中于军队和学校生活的描写。其游历欧、亚诸国所创作的记录各国风土人情的作品也贯穿着爱国主义的主旨。亚米契斯创作的日记体小说《爱的教育》,为他赢得了世界声誉,成为世界文学史上经久不衰的名著,被译成一百多种文字。
第一 十月
始业日
我们的先生
灾难
格拉勃利亚的小孩
同窗朋友
义侠的行为
我的女先生
贫民窟
学校
少年爱国者
第二 十一月
清扫烟囱的人
万灵节
好友卡隆
卖炭者与绅士
弟弟的女先生
我的母亲
朋友可莱谛
校长先生
兵士
少年侦探
贫民
第三 十二月
商人
虚荣心
初雪
“小石匠”
少年笔耕
坚忍心
感恩
第四 一月
助教师
斯带地的图书室
铁匠的儿子
友人的来访
维多利亚·爱马努爱列王的大葬
斥退勿兰谛
少年鼓手
爱国
嫉妒
勿兰谛的母亲
希望
第五 二月
奖牌授予
决心
玩具火车
傲慢
负伤的劳动者
囚犯
爸爸的看护者
小小的卖艺者
“谢肉节”的最后一天
第六 三月
夜校
相打
学生的父母
三月十四日的前一夜
颁奖仪式
争吵
我的姊姊
洛马格那的血
第七 四月
春
温培尔脱王
幼儿院
体操
父亲的先生
痊愈
劳动者中有朋友
少年受勋章
第八 五月
残疾儿
六千英里寻母
夏
诗
聋哑
第九 六月
格里勃尔第将军
军队
意大利
九十度的炎暑
我的父亲
乡野远足
感谢
难船
第十 七月
母亲的最后一页
试验
最后的考试
告别
读后感
中考真题
参考答案
《爱的教育》:
一八五九年,法意两国联军因救隆巴尔地,与奥地利战争,曾几次打败奥军。这正是那时候的事:六月里一个晴天的早晨,意国一队骑兵,沿了间道徐徐前进,一边侦察敌情。这队兵由一个士官和一个军曹指挥着,都噤了口注视着前方,看有没有敌军前哨的影子。一直到了在树林中的一家农舍门口,见有一个十二岁光景的少年立在那里,用小刀切了树枝削做杖棒。农舍的窗间飘着三色旗,人已不在了。因为怕敌兵来袭,所以插了国旗逃走了。少年看见骑兵来,就弃了在做的杖棒,举起帽子。是个大眼活泼而面貌很好的孩子,他脱了上衣,正露出着胸脯。
“在做什么?”士官停了马问。“为什么不和你家族逃走呢?” “我没有家族,是个孤儿。也会替人家做点事情,因为想看看打仗,所以留在此地。”少年回答说。
“见有奥国兵走过吗?”“不,这三天没有见到。”士官沉思了一会儿,下了马,命兵士们注意前方,自己爬上农舍屋顶去。可是那屋太矮了,望不见远处。士官又下来,心里想:“非爬上树去不可。”恰巧农舍面前有一株高树,树梢在空中飘动着。士官考虑了一会儿,上下打量着树梢和兵士的脸,忽然问少年:“喂!孩子!你眼力好吗?” “眼力吗?一里外的雀儿也看得出呢。”“你能上这树梢吗?” “这树梢?我?那真是不要半分钟工夫。”“那么,孩子!你上去替我望望前面有没有敌兵,有没有烟气,有没有枪刺的光和马之类的东西!” “就这样吧。”“应该给你多少?” “你说我要多少钱吗?不要!我喜欢做这事。如果是敌人叫我,我哪里肯呢?为了国家才肯如此。我也是隆巴尔地人哩!”少年微笑着回答。“好的,那么你上去。” “且慢,让我脱了皮鞋。”少年脱了皮鞋,把腰带束紧了,将帽子掷在地上,抱向树干去。“当心!”士官的叫声好像要他转过身来。少年回过头来,用青色的眼珠看着士官,似乎问他什么。
“没有什么,你上去。”少年就像猫一样地上去了。
“注意前面!”士官向着兵士扬声。少年已爬上了树梢。身子被枝条网着。脚被树叶遮住了,从远处却可望见他的上身。那蓬蓬的头发,在日光中闪着黄金色。树真高,从下面望去,少年的身体缩得很小了。“一直看前面!”士官叫着说。
少年将右手松开树干,遮在眼上望。“见有什么吗?”士官问。
少年向了下面,用手圈成喇叭对在嘴上回答说:“有两个骑马的在路上站着呢。”“离这里多少路?” “半英里。”“在那里动吗?”“只是站着。” “别的还看见什么?向右边看。”少年向右方望:“靠近墓地的地方,树林里有什么亮晶晶的东西,大概是枪刺吧。” “不见有人吗?”“没有,也许躲在稻田中。” 这时,“嘶”的一声,子弹从空中掠了过来,落在农舍后面。“下来!你已被敌人看见了。已经好了,下来!”士官叫着说。
“我不怕。”少年回答。
“下来!”士官又叫,“左边不见有什么吗?” “左边?”“唔,是的。”少年把头转向左去。
这时,有一种比前次更尖锐的声音就在少年头上掠来。少年一惊,不觉叫说:“他们射击我了。”枪弹正从少年身旁飞过,相差真是一发。
“下来!”士官着急了。“立刻下来。有树叶遮牢,不要紧的。你说看左边吗?” “唔,左边。但是,可以下来了!”少年把身体突向左方,大声地:“左边有寺的地方——”话犹未完,又一很尖锐的声音掠过空中。少年忽然下来了,还以为他正在靠住树干,不料张开了手,石块似的落在地上。
“完了!”士官叫着跑上前去。少年仰天横在地上,伸开两手死了。军曹与两个兵士从马上飞跳下来。士兵伏在少年身上,解开了他的衬衫一看,见枪弹正中在右肺。“已无望了!”士兵叹息说。“不,还有气呢!”军曹说。
“唉!可怜!难得的孩子!喂!当心!”士官说着,用手巾抑住伤口。少年两眼炯炯地张了一张,头就向后垂下,断了气了。士官青着脸对少年看了一看,就把少年的上衣铺在草上,将尸首静静横倒,自己立正了看着,军曹与两个兵士也立正不动。别的兵士注意着前方。
“可怜!把这勇敢的少年——”士官反复说,忽然转念,把那窗口的三色旗取下,罩在尸体上当作尸衣。军曹集拢了少年的皮鞋、帽子、小刀、杖等,放在旁边。他们一时都静默地立正。过了一会儿,士官向军曹说道:“叫他们拿担架来!这孩子是当作军人而死,可以用军人的礼来葬他的。”他看着少年的尸体,吻了自己的手再用手加到尸体上,代替接吻。立刻向兵士们命令说:“上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