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指出,二十一世纪政治科学尤其关注规则问题,即在一个“陌生人社会”中人们如何在政治系统和政治生活中互动,公共事务须按照什么规则来运行等严肃问题。在“政权”和“治理”这两项根本议题下,政治科学正在研究这些关乎国家与社会管治根本层面的问题。
序
北京大学燕京学堂院长 袁 明
阎小骏教授的 《 当代政治学十讲》 , 对当代世界政治中的一些核心问题进行了梳理、 归纳和阐述。 本书视野开阔宏大, 论述深入浅出, 思想深刻而激扬。 究竟什么是政治科学? “ 现代化冶 是否是“ 西方化冶 ? 何谓 “ 民主冶 ? 政权、 政体、 政府与国家之间是什么关系? 日渐活跃的社会和社会运动将如何影响人们的生活? 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巨大挑战, 世界各地的人们如何选择自身的 “ 身份认同冶和 “ 政治认同冶 ?所有这些问题, 古典政治学都无法给出答案。 因为现在地球上几十亿人面对的挑战, 远远超出古典政治学奠基人所处的地域、 环境和认知。《 当代政治学十讲》 , 直面现代社会人们遇到的困惑与问题,介绍了 “ 与我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政治学的主要理论冶 。 综合地看, 本书贯穿理论阐述和现实感知两条主线。 在理论阐述部分, 读者可以充分领略政治学历史发展的丰盈根基, 而在现实感知部分,读者又可以不断聆听历史的当下回响。 阎小骏教授在本书中, 既激活了古代的精神资源, 又提出了当下的时代课题, 如良政 ( good governance) 、 市 民 社 会 ( civil society ) 、 身 份 认 同 ( self identity )等。书中许多见识和论点可圈可点。 如: “ 当代政治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是政治认同理论冶 ; “ 人类社会通向现代化的道路可能远远不止一条, 真正的发展要以 ‘ 人爷 为中心冶 ; “ 现代社会中多元文化、 多种身份的并存, 是创新和发展的最根本驱动力。 现代的多元文化国家必须要有宽容性和包容性冶 。在阎小骏教授笔下, 政治科学理论回归了它应有的五彩缤纷的样貌。 《 当代政治学十讲》 呈现给读者的自然首先是政治学, 而且是政治科学这一主干。 但是因为作者以广博知识的精心养护, 它又呈现出经济学、 社会学、 人类学、 文化学、 历史学等众多学科的智慧之光。阎小骏教授本科就读于北京大学, 后负笈美国, 在哈佛大学获得政治学博士学位。 他汲取东西方文化的精华, 在政治学这块传统西方学术文化领地里, 耕耘出一片新的沃土。 我们从 《 当代政治学十讲》 中所感受到的, 不仅是作者深厚的学术功底、 广阔的国际视野, 更有背后浓烈的人文关怀。
二〇一六年七月于北京
阎小骏,哈佛大学政治学博士,北京大学法学学士、硕士。现任香港大学政治与公共行政学系副教授。2012年荣获全球中国研究学术期刊、英国《中国季刊》(The China Quarterly)年度具原创性论文奖。同年入选香港特别行政区研究资助局首届杰出青年学者计划。他多年从事政治学教学工作,曾于2007年获哈佛大学优秀教学奖,2013年获香港大学杰出教学奖。其首部中文专著《香港治与乱:2047的政治想象》荣膺《亚洲周刊》2015年度十大中文好书(非小说类)。
1 第一讲摇走进政治学
3 政权与治理
5 21 世纪的政治学
12 寻找因果联系
17 比较的方法
20 政治学的解释路径
25 不完美的科学
29 第二讲 发展理论:现代化之批判
31 “ 发展冶 的起源
37 南北鸿沟
44 现代化还是“ 西方化冶 ?
52 批判现代化
56 “ 四小龙冶 的挑战
57 从“ 市场驱动冶 到“ 国家引导冶
60 发展型国家
64 “ 华盛顿共识冶 与“ 北京共识冶
68 以人为本的发展观
71 第三讲 民主和转型理论:现实与迷思
73 今天的民主
· 1 ·
当
代
政
治
学
十
讲
74 民主的由来
81 什么是民主?
85 民主的“ 能冶 与“ 不能冶
88 转型的道路
93 “ 第三次浪潮冶
95 三种路径
99 解释民主转型
105 第四讲 政权组织形式:新制度主义的框架
107 制度主义
111 “ 制度冶 的奥秘
115 制度怎样影响政治?
118 政权的组织
126 政党制度
133 选举制度
141 第五讲 国家理论:从利维坦到福利国家
143 政体、政府和国家
147 国家:一种关键的制度存在
152 国家性与国家权力
155 失败国家
161 第六讲 政治参与理论:为什么和怎么样?
163 什么是政治参与?
166 政治参与何以重要?
168 人们如何参与政治?
173 公民
177 第七讲在国家和市场之外:建设美好社会
179 在国家和市场之外
183 什么是市民社会?
186 市民社会能使民主运转起来吗?
192 “ 独自去打保龄球冶
194 市民社会使民主失败?
198 功能与基础
201 第八讲 社会运动理论:对抗性政治简析
203 对抗性政治
206 社会革命
209 革命的缘由
214 “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冶
217 第九讲 政治认同理论:我们是谁?
219 永恒的追问
221 什么是政治认同?
224 认同政治的迷思
227 实践中的认同政治
230 从“ 大熔炉冶 到“ 沙拉碗冶
235 认同政治与未来
241 第十讲 写在后面的话
243 植根于人类历程的政治学
245 政治学的轮廓
246 政治学与我们
252 后记
255 延伸阅读书目
260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