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界散文:故乡风物》主要内容包括:世界真小汾阳真大、手执青壶乡关何处、顺治六年血光冲天、说汾道茶、四四方方一座城、四阳城情话、闲话汾阳、武成沽酒杏花村、杏花村古人类遗址遐想、杏花村人等。
韩守林,曾用笔名韦木,男,山西汾阳人,1984年参加工作,现在汾阳市委宣传部任职。主要从事文化、文学、文物等工作,为山西省作协会员。发表作品约五十万字。
第一编 童事
童年的风花雪月
老辕
逝去的日子
少年纪事
宰牛
第二编 乡情
沉重的文化
——汾阳古迹调查笔记
爱我汾阳
白牡丹祖庭
北顶
匾额里的汾阳
登子夏山记
汾阳春
几个地方文化的小谜团
汾阳古园
汾阳古韵
汾阳宅门
汾阳老宅院
贺鲁、贺虏,还是贺娄
回眸东龙观
空王佛岩
梦萦谭家寨
南垣寨
——晋商和堡寨研究的参考书
品读家乡
平陆村和平陆县
神秘的小相村“土台子”
世界真小汾阳真大
手执青壶乡关何处
顺治六年血光冲天
说汾道茶
四四方方一座城
四阳城情话
闲话汾阳
武成沽酒杏花村
杏花村古人类遗址遐想
杏花村人
……
第三编 野趣
第四编 闲笔
《无界散文:故乡风物》:
那年的清明节,依旧是太阳很好,黄风狂摆柳梢。出村口的时候,我碰到了老辕。当时,我扛了一把铁锹,提了个大塑料袋,袋里是些才买的供献品和一应香烛,向坟地走。老辕应该有八十岁了吧,拄了一根发亮的拐棍,慢慢地从村外向村里走着。
“伯,这是要去哪儿?”
他慢慢抬起头来,反复看我几眼,摇摇头,大约是不认识的意思吧,说:“居舍,回居舍。”继而又低下头认真地看着柏油硬化了的村街,一步一步地往前走了。一股黄风吹过来,把原本躺在地上的一红一白两个腌臜的塑料袋和不知来路的废纸一下子吹上了天空。
看着他渐行渐远的背影,我一下子想起了四十年前的老辕。
时光荏苒,我早已忘记老辕的真名实姓,只记得他当年有一个高高的个子、瘦而伟岸的身躯,头上扎一圈羊肚手巾,一副精壮的农村汉子的模样,走起路来好像是一阵风吹过。他家住在村子的西南边,院子很大,但似乎只有几间很小很矮的祖传老屋。
老辕不是村干部,甚至也不是小队干部,也没有参加过什么武斗队之类的出名事情,所以其实他在村里就是-个很-般很一般的人,只是一个人口多拖累大的户主而已。几乎不见他怎么说话,听到他发声的时候往往就是他训斥儿女的时候。而有一年他就一下子出名了,影响还很大。
老辕的出名是因为房子。准确说是因为他盖了房子。
那个时候,盖房子对于一家自然是天大的一件事,甚至对于一个村子,也是一个很大很大的新闻。那时候的家庭普遍只有一两个劳动力给集体出工,其余的不是老人就是孩子,只是家里靠着集体分配的那点口粮敷衍度日。大部分人家只盼着一年能混个肚儿圆,对于家中置办像自行车、手表这样的大件,基本是只敢想一想的事。而老辕家居然盖起了房子,而且是在没有任何外援的情况之下。所以这个新闻的意义就非同一般了。
老辕家的三间旧北房在人拽马拉中訇然倒地,那土秸砸在地上溅起的烟尘呛得拆房的人们睁不开眼睛。老辕一边指挥着“二轱辘子”马车往下卸那些蓝汪汪的青砖,一边喜滋滋地招呼着前来帮忙的人。那个时代,盖房这种事,业主是不需要掏工钱的,一天待两顿饭就行了。因为是互相的,约定俗成,所以大家就都习惯了。
他真的高兴。因为,这五间新瓦房,全是他和三个儿子的汗水换来的。
大概有四五年了吧,父子们起早贪黑,从春到秋,几乎是天天趴在地里,割芦子草。芦子草学名荻草,《诗经》称其为蒹葭,是一种与人类很早就关系非常密切的野草,常常出现在古人的诗文中。水生的,一丛一丛,陆生的,一茎一茎。是食草动物特别是马骡一类大牲畜特别喜欢吃的一类植物,似乎它的营养价值也很高,所以人们都喜欢用它来喂养牲畜。比方当时,汾阳城里的猪马场就三分钱一斤(鲜)收购、孝义的猪马场就四分钱一斤(鲜)收购。
当时的农民家庭收入,主要靠鸡蛋。但在集体出工之余散养几只鸡,至多能起到买点油盐酱醋的作用。而偷偷喂下的一头猪、两只羊,收入是为存起来以备不测的。所以,在那个时代要想增加收入,除了天上掉馅饼,是几乎找不到其他门路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