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将拥有大科学工程的大科学实验室依托于大学管理的大科学工程组织模式,被认为是美国许多世界一流大学崛起的一个关键因素。有鉴于此,自“十一五”规划以来,中国开始借鉴美国的这种“一体化模式”来构建大科学工程组织,以此作为提升大学核心竞争力、培养科研人才和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新举措”。针对中国在实施“新举措”过程中出现的制度冲突与资源争夺问题,《大科学工程组织的治理结构与治理策略研究》透视了大科学工程组织的内部治理结构,揭示其内部的治理结构冲突原因和后果,从演化的视角分析了大科学工程组织的变迁方向,探讨了在中国制度情景下构建大科学工程组织的治理策略。基于此,《大科学工程组织的治理结构与治理策略研究》主要面向科技政策、科技管理与大学治理方面的研究人员和管理人员等,希望《大科学工程组织的治理结构与治理策略研究》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个新的分析视角和研究思路。
大科学工程起源于二战期间的美国,目前已经成为国家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基础条件,而大科学实验室则是基于大科学工程建立的实体机构。美国通过依托大学管理大科学实验室而构建的大科学工程组织,被认为是美国许多世界一流大学崛起的一个关键因素。这种组织模式被称为大学与大科学实验室的“一体化模式”。
有鉴于美国的成功先例,自“十一五”规划以来,中国开始借鉴美国的“一体化模式”构建大科学工程组织,作为提升大学核心竞争力、培养科研人才和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新举措”。然而,“新举措”在实施过程中遭遇到两个现实困境,一个是大学与大科学实验室的组织制度冲突,另一个是大科学实验室的资源被大学争夺。我们曾以为,这会否是中国大学过度行政化的又一后果?然而,当观察这种模式近年来在美国发生的转变,我们发现,美国不少著名的大学结束了对大科学实验室的“长期独家占有权”,一种新的大科学工程组织模式正在形成,这使得我们对“一体化模式”本身产生了疑惑:如果说“一体化模式”是成功的,作为起源地的美国为什么要试图结束这种模式?更重要的是,正在形成的新模式对于中国“新举措”及其困境而言,是否能带来一些有益的启示?
为此,我们在国内外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交易成本理论为核心,导入科层制理论、资源基础观、演化理论以及社会运动有关理论,综合运用理想类型分析、博弈分析、基于面板数据模型的定量分析以及历史分析等研究方法,深入研究了大科学工程组织的治理结构。一方面,这个研究揭示出,导致“新举措”现实困境的重要原因,在于“一体化模式”下的大科学工程组织缺少内在治理结构边界,造成大学与大科学实验室的治理结构冲突,并在大学的资源吸纳机制下,导致了大科学实验室资源趋同于大学的后果。另一方面,通过追溯大科学工程组织在美国的演化史,我们确实得到了一些有益启示,即需要通过创建治理结构边界和创建桥接机制来创新大科学工程组织“混合模式”,而要成功实现这样的方案,则涉及更为广泛的社会结构转变和制度变革。在整个演化过程中,可以清晰看到的是,特定的历史因素是“一体化模式”在美国获得成功的一个原因,而路径依赖则使得转变前后的模式在当下共存,解除了人们对“一体化模式”的质疑。基于上述分析,本书立足于中国的制度背景,分析了中国构建大科学工程组织的体制局限与历史局限,给出了四个方面的治理策略,即基于新历史特定性推进治理结构演化、基于独立行政法人创建治理结构边界、基于增量改革创建治理结构桥接机制,以及基于社会工程推动社会结构转变和制度生成。
本书是建立在现有研究基础上的,是这些研究启发了我们的思路,为我们提供理论和方法上的支撑。虽然我们在书中尽可能地说明了这些启发的来源,但难免存在疏忽与遗漏之处,还请读者不吝指正。同时,在本书的写作与出版过程中,我们得到了各方面的支持,包括哈尔滨工业大学“大科学设施专项预研课题”提供基金资助、多位学者前辈的不吝赐教、负责本书编辑与校稿工作的哈工大出版社的编辑部老师,等等,我们在这里也一并致谢。
本书面向大学与政府的科技管理人员,同时,面向从事大学治理、科技政策与科技管理等领域的教学和研究人员。通过本书中的分析,我们希望能够引起关于科研组织边界与科研组织间合作的一些新的思考。
黄振羽,2004年~2016年在哈尔滨工业大学攻读学位,《科技进步与对策》杂志审稿人。主要研究方向:科技政策、大学治理、组织间关系。在《科学学研究》《公共管理学报》《科技进步与对策》以及《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上发表过多篇论文。目前任职于广东工业大学发展规划处(高等教育研究所),从事高等教育研究工作。
丁云龙,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具有十年以上政府和企业工作经历。曾经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和东北大学攻读学位,主要从事技术演化理论、科技政策与科技管理及地方政府治理研究,发表论文百余篇,出版《产业技术范式的演化分析》《产业技术论》等专著,主持多项政府和企业委托课题。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第三节 相关研究现状及评述
第四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理论构建
第一节 治理结构分析的交易成本理论基础
第二节 治理结构冲突原因分析的理论基础与理论构建
第三节 治理结构冲突后果分析的理论基础与理论构建
第四节 治理结构演化分析的理论基础与理论构建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大科学工程组织的治理结构冲突原因分析
第一节 治理结构分析的行为假说与基本前提
第二节 内部治理结构透视及其边界划分
第三节 治理结构冲突原因及其后果推测
第四节 治理结构冲突原因的博弈分析检验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大科学工程组织的治理结构冲突后果分析
第一节 治理结构冲突后果的研究假设与概念模型
第二节 治理结构冲突后果的实证检验
第三节 作为冲突后果的资源吸纳机制与资源趋同化
第四节 消解治理结构冲突及其后果的理论方案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大科学工程组织的治理结构演化分析
第一节 治理结构演化的初始条件
第二节 治理结构演化的路径指向
第三节 治理结构演化的讨论和启示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中国构建大科学工程组织的局限与治理策略
第一节 体制局限
第二节 历史局限
第三节 治理策略
本章小结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