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伯特·爱因斯坦,1879年出生在德国。他用实验证实了原子的存在,创立了相对论,并发展了普朗克提出的量子假说。其成就是他突破牛顿经典物理学的框架,创立了适用于微观高速运动领域的相对论。
第一章 向往伟大与崇高
1.“一定有什么东西深深隐藏在事情背后”
2.AB2十BC2=AC2
3.X=A+B+C
第二章 艰难岁月
1.出师不利
2.大学生活
3.毕业就是失业
第三章 创立狭义相对论
1.时代的呼唤
2.“奥林比亚科学院”的活动 为未来创新奠基
3.创立狭义相对论
第四章 教授生涯
1.走向教授的路
2.执教布拉格
3.到柏林教学与研究
第五章 创立广义相对论 解开引力之谜
1.实践推动与理论发展的内在逻辑
2.广义相对论的创立
3.理论的证实及其意义
4.现代宇宙学的诞生
5.荣誉
第六章 和平使者
1.重新成为德国公民
2.和平使者
3.作为犹太民族主义运动的热心人访问美国
4.访问远东
5.爱因斯坦论中国
6.在柏林的最后岁月
第七章 避难普林斯顿 提出政治新思维工
1.“对真理的追求比对真理的占有更可贵”
2.E=mc2的悲剧
3.提出政治新思维 呼吁成立“世界政府”
4.永垂不朽
附录一 参考书目
附录二 大事年表
附录三 著作目录
后记
《相对论之父爱 因斯坦/传记读库》:
啊,意大利,多么自由,多么幸福!可怜的我,又要来受罪了! 不过,这次因升学考试失败和不得不再回到中学读书所引起的恶劣心情并没有持续很久。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的校长说得不错,阿劳镇上的州立中学确是一所由进步的人们领导的不受陈规陋习束缚的好学校。19世纪初叶,瑞士伟大的教育家佩斯塔洛齐曾在阿劳州附近活动过。他的民主的和人道的思想对阿劳州立中学影响甚深。阿劳州立中学提倡教师自由选择教学方法,认为人不是机器,要是周围环境不允许他襟怀坦白、畅所欲言的话,人是不会生气勃勃、富有创造性的。该校的教师和学生出于一种共同的责任感和乐于劳动的心情聚集在一起。老师们思想很开通,他们不赞成用权威的棍棒和名利的诱饵作教育手段。在他们看来,学生应当自我负责,教师的任务就是向学生们展示知识和科学的魅力,点燃他们好奇心的火花,激起他们求知的欲望,让他们的智力自由发展。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教师们是学生的朋友,教学成了吸引人的有趣的活动:学生们可以在物理和化学实验室独立工作;在学校的动物馆里,学生们用显微和手术刀做各种自己感兴趣的实验。由于当地也有不少侨居的革命青年,在高年级学生中还常常讨论各种社会问题。为此,爱因斯坦曾称这所学校是“高等教育机构中最令人喜爱的样板”。温特勒先生教德文和历史,他为人纯朴、热情、学识渊博,他的业余爱好是采集动植物标本,他常常带领学生们到山里去远足,采集标本。爱因斯坦与他朝夕相处,和他成了好朋友。
老师对学生如此关怀、亲切,学生可以自由自在地研究学问。爱因斯坦第一次享受到如此自由、民主、幸福的学校生活。他的性格也发生了转变,就像换了一个人似的,一向内向、怯生生、不爱交朋友的爱因斯坦,现在变成了笑声爽朗、信心十足、情绪激昂的年轻人。他对生活的热爱,他的青春的朝气和活力都进发了出来。在同学中也有了自己的知心朋友,他常常和他们一起去爬山、散步,从事各种娱乐活动。
一次登山中还险些被摔死。
阿劳中学的自由空气与路提波德中学的专制气氛形成鲜明的对照。这更加坚定了生性向往自由的未来的大科学家、大思想家不做德国人的决心。他再次郑重地向父亲提出了允许他放弃德国国籍的请求。通情达理的父亲在儿子的一再恳求下,就向当局写了申请。当局接受了申请,宣布从1896年1月28日起,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不再是德国公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