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仙得道是道教修道实践的追求,它积极进行围绕人的生命存在为中心的探索实践,建立了以气论为核心的理论体系。它虽以道立教,然而对其实质内容进行考察可以看出,它的道论的阐发是经由气论展开的。道与气的关系,在道教中被巧妙地处理为特定语言环境下的异语同指。在整个道教的理论系统中,气论居于核心的位置。道教的世界观、人生论、修行论及解脱观等等均是以对气的认识和操作为中心展开的。因此无论是从道教本身的信仰、理论还是实践层面,气论都是其核心、本质的部分。道教气论是道教养生实践中重要的理论,也应成为道教学术研究的重点。对道教气论的深入研究是打开道教“神秘”之门的钥匙,也会为现代生命科学的发展补充营养。
路永照,山东滨州人,南京大学宗教学专业毕业,哲学博士,现任教于新疆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自治区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亚与中国西北边疆政治经济研究中心”研究人员。致力于中国哲学、宗教、整体生命观等研究,有《中国人的养生智慧》、《大养生论》、《管子四篇诠释》等专著,并在《周易研究》、《系统科学学报》等报刊发表论文数十篇。
序
导论
一 研究的动机、目的、方法及价值
二 本课题资料概况与本研究之框架
第一章 道教气论学说综论
第一节 气论是道教的根本理论
一 理论层面:道论实质是气论
二 信仰层面:神祇是气的人格化
三 实践层面:神气相合是道法的根本原则
小结
第二节 道教气论的基本特征
一 重“生”
二 重“化”
三 重“神”
小结
第三节 玄理之气与长生之气
一 自然之气、水谷之氟、人体之炁
二 时间之气、空间之气
三 哲学气论与道教气论的交涉
小结
第二章 对内求认识论的认识
一 修此而知彼
二 内求认识事物的特点
小结
第三章 道教气论学说探源
第一节 《老子》与道教气论
一 道论与气论
二 修道与练气
小结
第二节 先秦诸子气论哲学
一 本体说
二 本原说
三 本根说
小结
第三节 《黄帝内经》的气论学说
一 气本生命观
二 气脉结构观
三 气化功能观
小结
第四章 道教气论学说的基本内容
第一节 气-元论
一 宇宙论
二 生成论
三 人身论
小结
第二节 气化论
一 生理论
二 修行论
三 境界论
小结
第五章 道教各家气论学说
第一节 存思意守类气论学说
一 守一法的气论
二 《黄庭经》的存思气论
三 其他存思意守法的气论
小结
第二节 符篆雷法类气论学说
一 符、策、咒法的气论
二 雷法的气论
小结
第三节 服气辟谷类气论学说
一 辟谷法气论
二 服气法气论
三 胎息法气论
小结
第四节 内丹炼养类气论学说
一 气论与内丹学的兴起
二 气论与丹、性命、阴阳
三 气论与内丹炼化程序
四 气论与内丹药、炉、火
小结
第六章 道教气论学说的嬗变与影响
第一节 “三教合一”之气论
- 儒道、佛道与仙道
二 “玄关”论
三 “玄关”气法
小结
第二节 “医道通仙道”之气论
一 医道与仙道
二 “心气不二”论
三 医家气法
小结
第三节 “武道通仙道”之气论
一 武道与仙道
二 “气力合一”论
三 武学气法
小结
第七章 道教气论现代价值的思考
第一节 道教气论与现代人体系统论
一 “生,形与知处也”(整体观)
二 “根于内者,命日神机;根于外者,命日气立”(联系观)
三 “人与天地相参”(恒动观)
小结
第二节 道教气论与统一场论
一 传统气论在东西方的分野
二 当代科学的统一场论
三 道教气论的物质结构与运动模式
小结
第三节 道教气论与人学论
一 人生命本质与终极归宿问题
二 道教对人生命完善的认识
三 道教气论与长生久视实践
小结
余论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儒道释博士论文丛书:道教气论学说研究》:
在道教兴盛的唐代,很多文人也受学仙潮流影响。白居易(772-846)的前期诗歌曾表达了反对盲目信仰修道成仙之说,但当他仕途失意又身缠疾病时,他多方拜访有道高人,同郭虚舟道士学习《参同契》,聆听毛仙翁的重玄之理,并进行了养生修习的实践。白居易养生最有体会的地方正是此“忘”字。在他的诗<春眠》中有“却忘人间事,似得枕上仙”,<寄皇甫宾客》中有“名利既两忘,形体方自遂”。而《隐几》-诗整首都在讲忘己之道:“身适忘四肢,心适忘是非,既适又忘适,不知吾是谁。百体如槁木,兀然无所知。方寸如死灰,寂然无所思。今日复明日,身心忽两遗。行年三十九,岁暮日斜时。四十心不动,吾今其庶几?”
用忘是精神上的超越之道,但道教的养生一向是形神并重的,要实现“化”达到脱胎换骨之目的,除了需要精神上的虚静无为外,还需要气机充实全身为条件。按照丘处机的要求是养得精神如水,炼得骨髓似酥。他在《大丹直指》中讲授“太阳炼形”一法以使气炼到四肢骨髓之中,对此换化的神效,他说:“太阳炼形,化气自然,形神俱妙。随五气而换骨易容,自耐寒暑。昔日衰朽之姿,炼之端正。昔日枯槁之形,炼之红润。何止返老还童,而又身轻骨健,乘风而举,跨雾而行,号日南宫飞仙,尘中羽客。虽未弃壳升仙,而已升腾自在,当为地仙之上品,神仙之下流,皆因丹田之气炼形外遍四肢是也。”
(三)化的历程
修道的化是从繁杂化简单、从多端化精一的过程,以数字为例。八是八卦,一般是代表具体形态了,在身体为奇经八脉,分别执行沟通体内经络气机运行的任务,化八脉气为一需要以意引导使气贯通八脉,进一步便周身气畅通无碍。《性命法诀明指》里有通八脉法:
人身通气,八脉总根在生死窍,上通泥丸,下通涌泉,真气聚散,皆以此窍为转移,血脉周流,全身贯通。……故每日清晨早起,先行八脉之气,闭口鼻气,心意先由生死窍起,一吸由尾闾关升至头中为督脉,二呼由前任脉降至生死窍,三吸由生死窍上升至气穴为带脉,双分至背后双腰眼,双上双膀凹定住。四呼由两膀窝双走两肘外为阳俞走中指至手心定住。五吸由两手心走阴俞脉双回至胸前定住。六呼由胸前双降至带脉合归一处,回生死窍。七吸由生死窍直升至绛官定住为冲脉,不可过心,八呼由心下降至生死窍穴分开双走两腿外为阳跷脉,过脚趾到足心涌泉穴定位。九吸由涌泉穴双回两腿内面为阴跷脉,过生死窍至气穴定住。十呼由真气穴降至生死窍定住。此八部须以气血通之,以能驱逐一身之阴邪,阴气不除,为结丹之障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