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是一部以文体聚类区分的文学总集,涵盖赋、诗、文等三十九种文体,收录先秦至南朝梁文学佳作七百余篇。《文选赋研究》共十七章,可视为两大部分,前两章从总的方面探讨了《文选》文体分类的价值影响以及《文选》赋体分类原则和设目编次情况,其中不乏理论新见。后十五章按照同一体例,逐一对《文选》赋十五类目及其所录全部赋作进行系统深入的分析考述:首先,探讨每一类赋的类名及题材溯源;其次,细致剖析每一类赋选录作品的文本特色,包括思想内涵及其结构体式、表现手法、语言句式等方面的艺术成就,揭示《文选》所录每一类赋的意义和价值;复次,考察汉魏六朝未被《文选》收录的其他赋作,并将其与《文选》的同类赋作进行比较,一方面凸显《文选》选文的合理性,另一方面总结其在不同政治文化背景下表现的不同创作特征,廓清其在汉魏六朝的嬗变轨迹,力图在宏阔的文学视域中寻绎《文选》赋的立目意旨;后,以《文选》各类赋的立目意旨为中心,对该类赋在汉魏六朝的创作情况进行梳理总结。另外,书中还辑录了每一类赋在汉魏六朝的存目表,为研究者提供了可靠的文献依据。
冯莉,女,山东济南人,文学博士。现任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学院讲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与文献,曾在《山西大学学报》《天津大学学报》《安徽大学学报》《齐鲁学刊》《中国文化研究》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
绪论
一、《文选》赋的特殊意义及其在《文选》中的地位
二、《文选》赋在赋史中的价值及其在文学史中的地位
三、《文选》赋的研究方法
(一)类型学
(二)计量学
第一章 《文选》文体分类
一、《文选》以前的文体分类
二、《文选》文体分类及对后世的影响
第二章 《文选》赋及其分类编次
一、《文选》别骚于赋
二、《文选》列赋于首
三、《文选》赋分类溯源
四、《文选》赋设目与编次
第三章 京都类
一、“京都”类名及溯源
二、《文选》所录京都赋文本释析
(一)东汉班固《两都赋》
(二)东汉张衡《二京赋》
(三)东汉张衡《南都赋》
(四)西晋左思《三都赋》
三、汉魏六朝其他京都赋特点及流变
(一)两汉时期
(二)三国时期
(三)两晋时期
(四)南朝时期
四、小结
第四章 郊祀类
一、“郊祀”类名及溯源
二、《文选》所录郊祀赋文本释析
三、汉魏六朝其他郊祀赋特点及流变
四、小结
第五章 耕藉类
一、“耕藉”类名及溯源
二、《文选》所录耕藉赋文本释析
三、汉魏六朝其他耕藉赋特点及流变
四、小结
第六章 畋猎类
一、“畋猎”类名及溯源
二、《文选》所录畋猎赋文本释析
(一)西汉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
(二)西汉扬雄《羽猎赋》《长杨赋》
(三)西晋潘岳《射雉赋》
……
第七章 纪行类
第八章 游览类
第九章 宫殿类
第十章 江海类
第十一章 物色类
第十二章 鸟兽类
第十三章 志类
第十四章 哀伤类
第十五章 论文类
第十六章 音乐类
第十七章 情类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