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个你不知道的财富秘密》在互联网金融、基金、银行理财、保险、电商、信用卡、房产中介、旅行社、拍卖、连锁加盟等10个领域,为你发掘出100个不为人知的“秘密”。其中的许多都经过实地调查,并结合了生动的案例,相信你读完之后,一定会受到不小的启发,避免误打误撞跌入那些预设的陷阱。
本书是一本通俗理财读物,由国内具有影响力的专业理财杂志——《理财周刊》的记者们深入采访的、发生在我们身边活生生的、投资理财失败案例的精选集。
本书主要就投资领域大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如互联网金融、基金、银行理财、保险、电商、信用卡、房产中介、旅行社、拍卖行、连锁加盟等结合真实案例进行逐一解密,可帮助广大投资者预防和规避不为人知的投资陷阱,具有警示作用。
适读人群 :投资理财人士 本书是国内具有品牌影响力的专业理财杂志《理财周刊》的精华文章结集。逆常规编选思路,涉及十个热门投资领域的失败案例。读图结合,每一篇文章搭配一幅贴切的讽刺漫画。
黄罗维,《理财周刊》主笔,知名财经记者、投资理财专家,于复旦大学获哲学硕士学位,后考入华东师范大学攻读工商管理硕士。发表文章数百万字,作品散见于境内外各类报刊和网站,主编出版了系列房地产专刊,曾获上海市经济类期刊工作者、徐汇区“学科带头人”等荣誉称号。担任民建上海市委经济研究委员会副主任,上海民建经济社会发展大型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上海市侨界知识分子联谊会理事、上海市徐汇区政协十二届常委等社会职务。
互联网金融不会告诉你的10个秘密
1.创新之举有“包装”
2.低风险≠无风险
3.产品收益并非一成不变
4.补贴回报凑出高收益
5.不适合长期投资需求
6.P2P“保本”存风险
7.有些担保并不靠谱
8.资金存管并非万无一失
9.风控水平不透明
10.监管缺失应注意
基金公司不会告诉你的10个秘密
11.“新的”通常不如“老的”
12.基金分红只是数字游戏
13.债券基金也会赔钱
14.基金A类份额≠高收益存款
15.货币基金短期高收益不可信
16.排名第一的基金常常很危险
17.明星公司的基金并不都靠谱
18.保本基金性价比很低
19.“最赚钱的指数”只是噱头
20.长期投资不是万能灵药
银行理财经理不会告诉你的10个秘密
21.为“高收益”资金搬家并不合算
22.有些“存款”不是存款
23.房贷理财收益低于市场水平
24.被隐瞒的贷款利率往往很高
25.“精品基金”只是噱头
26.银保产品并非包治百病
27.品牌金条不是好的投资工具
28.信用卡分期付款利率超过10%
29.失卡保障并非万无一失
30.理财规划雷同居多
保险代理人不会告诉你的10个秘密
31.保险公司“感恩会”=“鸿门宴”
32.银行保险≠储蓄
33.签字承诺不能随意
34.“停售”产品不一定合算
35.4S店投保“容易理赔”事出有因
36.某些旅行险便宜是有原因的
37.重疾险赔付有严格限制
38.车险“全险”≠全部保障
39.医疗险理赔无法“全包”
40.家财险赔付有特定范围
电商不会告诉你的10个秘密
41.“货不对板”夸大宣传
42.“双重标价”存在误导
43.有特价无库存
44.“智能”购买或错失优惠
45.小商品反而很“昂贵”
46.入驻商铺不保真
47.电子票券暗藏玄机
48.虚假评价吸引消费
49.家电产品比价不易
50.数码产品可能被“翻新”
信用卡的10个秘密
51.分期手续费远高于表象
52.取出溢缴款有手续费
53.透支取现成本高昂
54.少还一分钱可能全额罚息
55.信用卡商城“特价”只是噱头
56.境外刷卡暗藏货币转换费
57.不同刷卡线路汇率有高低
58.销卡不能消除不良记录
59.临时额度到期未还有超限费
60.遭遇“盗刷”索赔艰难
房产中介不会告诉你的10个秘密
61.房产介绍避重就轻
62.装修房屋另有隐情
63.协议暗藏霸王条款
64.“到手价”买家要当心
65.低价房源多为“钓鱼”
66.挑刺房客部分是“托”
67.设圈套骗取“看房费”
68.“吃差价”是惯用伎俩
69.定金套牢买卖双方
70.中介合同陷阱何其多
旅行社不会告诉你的10个秘密
71.广告价格噱头居多
72.“零、负团费”一缩水自费
73.“品质团”未必真有“品质”
74.包机不等于直飞
75.临行改签“被贵宾”
76.食宿标准以次充好
77.景点门票虚高虚多
78.暗箱操作“移客嫁团”
79.虚假赠送误导游客
80.格式合同暗藏各类陷阱
拍卖行不会告诉你的10个秘密
81.高价成交有水分
82.专家鉴定不足信
83.警惕“洗白”的艺术品
84.拍到假货难维权
85.小拍卖行乱象多
86.拍场“托儿”要提防
87.私下交易有风险
88.第三方担保藏玄机
89.委托拍卖须当心
90.拍卖保险理赔难
连锁加盟经理不会告诉你的10个秘密
91.热门品牌加盟机会少
92.超低加盟费项目不要碰
93.加盟项目并非规模越大越好
94.只在小城镇发展的项目风险高
95.“预期投资回报率”不可靠
96.网上特许经营陷阱多
97.当心假“特许加盟”真“售卖设备”
98.“样板店”或是“托儿店”
99.加盟合同关键条款语焉不详
100.过高的投资回报率多是忽悠
《100个你不知道的财富秘密》:
“保本”存风险现在,P2P可是个非常热门的词语,其保本保息的说法“看上去很美”,但高收益势必带来较高风险,投资者应明确认清这一点,并确保自身具有较高的风险承受能力。不然,还是少碰这样的产品为妙。
由于觉得没有什么好的投资产品,邹先生前几年在一个朋友的推荐下,决定尝试P2P网贷。和其他的尝试者一样,邹先生一开始只投了最低门槛的5万元,然而一个月后他就拿到了第一笔利息。在这样“看得见、摸得着”的回报鼓舞下,邹先生渐渐越投越多,8万元、10万元……但让他没想到的是,不到一年的时间,邹先生投标的P2P网贷平台突然就崩溃了,宣布倒闭,邹先生前后投资的近15万元钱一下子血本无归。“这一下我可傻眼了,真是悔不当初啊!”邹先生十分懊恼地告诉笔者。
“收益远远高于银行理财产品,门槛仅5万元,并且零风险。”无独有偶,章先生最近也时常收到类似的广告短信,向他推销各种P2P理财产品,并号称零风险、高收益。但对此,章先生颇有些吃不准:“真的会有收益这么高又零风险的产品存在吗?”目前,不少P2P网络贷款公司都打着“保本”甚至“保息”的宣传口号,而投资者们也因此仿佛对P2P网贷十分信任,放心地将钱投入了这些。P2P网贷公司。
其实,P2P网贷是指个人通过网络平台相互借贷。即由具有资质的网站(第三方公司)作为中介平台,借款人在平台发放借款标的,投资者进行竞标向借款人放贷的行为。那么原本P2P仅作为撮合交易的平台,也就无法作出本金甚至利息保障的承诺。
但目前,国内诸多的P2P网络贷款公司都纷纷作出了类似的保本承诺。比如所谓的“本金保障”,是指从每笔借款中计提一定比例(一般为2%)作为风险准备金。出现坏账,则先用资金池的资金垫付,再由公司去催收。若坏账高于风险准备金时,则会暂停垫付,等待新提取的准备金出现后再做垫付。据此,一些P2P网贷机构把获得的债券进行拆分组合,打包成“类固定收益”的产品,并将其销售给投资理财客户,通过赚取资金的利息差和手续费来运营。
业内人士指出,这样的模式就隐藏了不小的风险。一是借贷人违约。借贷人如果能从银行获得贷款,大多就不会到P2P平台上来融资,15%甚至更高的利率,借贷人需要赚多少利润才能还清?因此,违约风险不可忽视;二是P2P平台经营风险,就像案例中邹先生的遭遇一样,由于P2P网贷发展迅速、鱼龙混杂,一旦该公司经营出现问题、倒闭跑路,在缺乏监管的现状下投资者也很难追回损失。
点评可见,就像章先生所担忧的一样,任何一款投资理财产品都是有着相应风险的。对于P2P网贷这样尚处发展中的产品来说,随之而来的高风险更是无法避免。保本保息的说法往往只是“看上去很美”,投资者绝不能将其看作是低风险的固定收益类产品,反而应首先确保自身具有较高的风险承受能力。
如果要选择P2P网贷,投资者就要针对可能的风险做好相应的防范工作,对于P2P网贷公司的选择、考察都十分重要。之后,投资者还可重点关注P2P公司对借款人信用信息的采集能力,对借款人信用信息采集及验证方面的工作越深入、投入越大,投资者安全性就越有保障。另外,P2P平台是否对违约人具备有效、合法的惩戒手段,也是约束并减少借款人违约的重要途径。
7有些担保并不靠谱到目前为止,除了少数资金实力雄厚、风控体系健全的行业领军企业,不少企业推出的担保方案还只是一件看上去很美,却经不起推敲的营销噱头。一旦信用风险大规模袭来,“担保不保”将极有可能成为残酷的现实。
案例2011年年初,徐女士初次听闻互联网P2P信贷理财业务,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她在一家网贷平台注册后,借给一个淘宝卖家5000元,借款期限为3个月。
到期后贷款人准时还款,扣除平台管理费,徐女士获得了180元利息,折合年化利率高达15%。此后,徐女士又陆续通过该互联网信贷平台出借了几笔钱,都按时收回了本利。然而2012年后,P2P行业中出现了一些P2P公司倒闭事件,让徐女士开始感到有些担忧。此时,不少P2P公司开始由单纯的平台中介转型成担保中介,承诺万一贷款人无法偿还资金,担保公司将垫付本金。这一承诺像一颗“定心丸”,重新俘获了徐女士的芳心。
分析P2P业务在英国初创时,互联网平台只提供牵线搭桥收取佣金的功能,并不承担担保责任,这种模式之所以能在欧美国家顺利运行,与他们透明健全的信用体系和国民极高的诚信素养有密切联系,然而中国目前的社会诚信环境欠佳,又缺乏可靠透明的征信系统,使得通过互联网牵线搭桥出借资金的行为面临巨大的信用风险,久而久之,除了拍拍贷等少数最早开展业务,如今已形成品牌效应的互联网信贷公司坚持走平台路线外,大部分后起之秀不得不由单纯的平台P2P转型为担保P2P,即向借款人承诺本金垫付,这样才能吸引到投资人。如今,平台承诺垫付已成了行业“标配”。
然而P2P公司宣称的担保真是投资人的“定心丸”吗?答案恐怕是否定的。
目前的P2P担保模式主要有三种:一是P2P平台以自有资金作担保,或者出资成立担保公司。然而由于P2P行业准入门槛较低,许多公司的资金实力孱弱,担保能力自然也十分有限,自保等于无保,更多的只是在自己的头上安上一个担保光环,装点门面而已。
一旦风控失衡,这种承诺完全是一纸空头支票。而且根据法律规定,从事融资性担保业务必须取得担保资质,这种做法显然踩过了法律红线。
第二种是引入第三方担保机构。表面上看似乎更靠谱些,实际上同样面临法律风险。因为有担保资质的担保公司从风控成本考虑,往往要价很高,P2P平台根本无力承担,而那些开价可以接受的小贷公司不具备担保资质,其担保能力同样堪忧。以曾出现过兑付危机的网贷平台中财在线为例,中财在线曾声称:“引进多家强大的企业联合成立担保公司,同时,引进本省最优秀、最有实力、信誉最好的担保公司,这样可以大大降低系统性风险。”但是事实证明,这样的第三方担保承诺同样形同虚设。
自己担保无效且涉嫌违法,正规第三方担保又请不起,于是一些网贷平台想出了第三种担保模式,即参照商业银行做法,从每笔业务的佣金中提取一定的风险拨备金。
点评到目前为止,除了少数资金实力雄厚、风控体系健全的行业领军企业,“平台承诺本金垫付”还只是一件看上去很美,却经不起推敲的营销噱头,而且在宣传过程中,对于担保公司是否取得了担保资质,拥有多少资金抵御风险等关键性信息都采取了模糊化处理,投资人的风险实际上并没有真正解除。
由于P2P网贷企业尚未迎来大面积的倒闭潮,因此许多投资人还和徐女士一样将之看成确保资金安全的“定心丸”,然而一旦信用风险大规模袭来,“担保不保”将极有可能成为残酷的现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