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言
中国科学院院士是我国科学技术界的杰出代表,是国家的财富、人民的骄傲、民族的光荣。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6月9日《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只有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中国科学院士作为我国科学技术界的杰出代表,为增强我国综合国力、提升国际地位做出了重大贡献。中科院院士专利是中科院士职业生涯中由其个人或其领导或参与的创新团队作为发明人的在华发明专利申请、授权和有效专利的统称。中科院院士在我国科学技术发展中的重要贡献和巨大的影响力决定了院士专利在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具有特殊的重要性。
中科院院士专利在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具体地讲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院士专利大多以世界最前沿的科学突破或最新知识为基础,从而其中有的专利可能成为孕育出新兴产业的源头供给;第二,院士专利相当部分产生自聚焦国家战略需求的国家重大科技计划项目,有部分代表着我国高技术产业或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领域核心技术突破;第三,院士专利中有可能出现能够抢占全球科技发展制高点的、具有重要战略价值的知识产权。在当前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中国经济发展面临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化的重大调整的大背景下,要在世界科技革命中抢占制高点,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就必须努力将中科院院士及其创新团队的优秀科研成果通过专利机制转化为驱动经济升级的关键驱动力。
基于上述认识,本报告认为分析中科院院士专利统计分析具有如下重要意义:(1) 通过专利申请和授权的院士分布,可了解我国中科院院士运用专利制度保护科技创新成果状况,从而揭示院士群体参与专利活动的整体水平及其状况;(2)基于专利申请文件若干特征(发明人数、国际专利分类号数和专利申请书总页数)分析,可了解我国中科院院士技术创新投入、原创性程度和技术复杂程度其变化,进而揭示中科院院士群体技术创新动态;(3) 通过专利申请和授权的领域和产业分布的统计分析,可了解我国中科院院士技术创新的重点领域和产业分布,进而揭示中科院院士群体参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点领域和产业动态;(4)通过专利申请授权率、有效专利维持年限分布等分析,可了解我国中科院院士专利质量和运用状况,进而揭示中科院院士群体技术创新效益;(5)通过分析发明专利合作申请及其变化,可了解中科院院士跨机构合作趋势,以揭示院士群体参与产学研合作创新的动态;(6)通过中科院院士专利的上述统计分析,将有助于从总体上揭示我国中科院院士运用专利制度和参与创新型国家建设状况,以为进一步推进中科院院士及其创新团队运用专利机制将优秀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供研究依据。
本报告分一下部分:导言部分对全球科技发展中专利活动的若干特点、中科院院士专利分析的重要意义和分析框架进行了阐述;第一章基于专利制度一般、专利统计的优缺点以及中国专利检索数据基本信息特征回顾的基础上,对院士专利的定义和数据挖掘进行了探讨。第二至第四章基于院士发明专利申请统计,就院士发明专利申请的院士和申请人集中度、学部和申请人类型分布、专利申请文件特征、院士合作申请及其动态、领域和产(行)业分布及其技术比较优势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第五章对中科院院士发明专利申请授权率进行了考察。第六章分离中科院院士专利授权的总体状况、分布态势及其比较优势。第七章对中科院院士有效专利的各种分布及其比较优势进行了考察。第八章是结论。
经上述分析,本研究得出以下基本结论:
1.院士科研成果专利保护方面:(1)723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有一半左右院士运用专利制度将科研成果转化为专利权,从而促进了科研成果通过市场机制向生产力转化。(2)从院士发明专利申请国内占比、院士发明专利授权国内占比和院士有效专利国内占比来看,中科院院士群体运用专利制度保护其科研成果的能力较高。(3)2001-2013年当选院士群体运用专利制度来保护其科研创新成果的普遍性或参与率,要比2001年前当选院士群体更高。 (4) 院士队伍中运用专利制度保护科研成果状况发展较不平衡,最为活跃的院士大致有40名左右;范守善、闵恩泽、何鸣元、江雷、怀进鹏、邱勇和王阳元7位院士又是上述40名左右院士中善于运用专利制度保护其科研成果的杰出代表。
2.院士专利质量方面:(1)从院士发明专利申请的文件特征来看,院士申请的创新投入、技术原创性水平和技术复杂性程度高于或明显国内发申请,但加入WTO后院士申请的上述领先优势缩小。(2)中科院院士发明专利申请的平均授权率明显高于国内发明专利申请和国内职务发明专利申请,但加入WTO后院士发明专利申请的领先优势有所缩小。(3)从有效发明专利的维持年限分布来看,院士有效发明专利中专利权较稳定的高价值专利比率高于清华大学和中科院系统,接近国外有效发明专利水平。(4) 2001年前当选院士群体有效发明专利中的高价值专利比率是2001-2013年当选院士群体的2倍。
3.院士专利领域分布方面:(1)院士技术创新成果主要来自化学、电气工程和工具3大领域。(2) 院士群体在化学领域的技术创新质量总体水平较高。 (3) 院士发明专利有一半以上来自科学为基础的子技术领域,从而表现出对科学研究的突出依赖性。(4) 化学始终是院士技术创新的优势领域,工具在院士申请和授权上具有优势,而电气工程在院士有效专利上有比较优势,亦即院士群体在电气工程领域上的申请和授权活跃程度还低国内平均水平,但其有效专利在电气工程领域上的占比已高于国内效专利在该领域的占比。(5)院士技术创新的优势子领域也有一半以上来自科学为基础的子技术领域,从而院士技术创新的优势也主要集中在科学基础型的优势子领域上。
4.在院士专利的产(行)业分布方面:(1)院士技术创新成果主要应用于高技术产业和中高技术产业,特别是高技术产业。(2)应用于中高技术产业的院士群体技术创新质量平均更高。(3) 院士发明专利有一半以上应用于 “创造性累积”行业,从而我国中科院院士创新在应对国外大公司专利垄断上具有重要作用。(4) 高技术产业是院士技术创新的优势产业。。
5,各学部的地位及其特色方面:(1)化学部院士群体是中科院院士队伍中运用知识产权制度保护其最新科研成果最为活跃的群体, 技术科学部、信息技术科学部与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院士群体也较为活跃, 数学物理学部和地学部院士群体的科研产出可能受其学科纯理论性或非技术性特点所限较多而较难专利化。(2)化学部院士技术创新的总体质量要高于或略高其他5个学部。(3)6学部院士技术创新主要集中在化学、电气工程或工具中的一二领域,并且各学部的优势领域也为该3大领域的一二个。(4)6学部院士技术创新主要集中在高技术产业和中高技术产业或其中之一,并且各学部的优势产业也为也为该2大产业或其中之一。
6.申请(权利)人分布及其不同类型的地位方面:(1)院士发明专利主要集中30多个的机构申请(权利)人手中,其中,清华大学和中石化集团公司因集中了最具创造力的院士创新团队而成为院士专利的最大持有者,因而,上述30个机构知识产权管理水平无疑直接关系到中科院院士发明专利在产业发展中发挥的作用。(2)院士专利主要集中在高校和科研机构,企业持有院士申请、授权和有效量份额从12%上升到近17%、依次增大。(3)企业持有的院士专利总体质量最高,进而专利技术创新的效益也更加突出。企业持有的院士有效专利中有5成维持年限达到10年或10年以上,个人持有的院士有效专利中该比率为3成多,而高校和科研院所持有的院士有效专利中该比率为不足2成。
7.合作申请的地位及其重要性方面:(1)参与合作申请的院士人数不到参与发明专利申请院士人数的一半,但院士合作申请授权和有效专利占比明显高于院士合作申请占比。(2)院士合作申请及其授权和有效专利高度集中在少量院士手中,院士队伍中开展合作申请的普遍性和活跃度发展严重不平衡,少数院士的累积优势或路径依赖现象明显。(3) 2001年前当选院士群体合作申请类型主要为企校(院)合作,而2001-2013年当选院士主要为校(院)企合作申请。(4) 化学部和技术科学部是院士合作申请及其授权和有效专利的主要来源,但生命科学和医学部院士群体参与合作申请最为普遍。(5)院士合作申请专利总体质量明显高于院士独立申请,其中,合作申请中企校(院)合作专利总体质量较高;另外,从专利维持年限分布来看,由院士参与而经企业独立申请的有效专利的平均质量也相对突出。(6)院士学术合作申请的申请授权率和有效专利平均维持年限较低。
目 录
序
导言:院士专利分析的重要意义和框架
第一节 当代全球科技发展中专利活动若干特点
第二节 中科院院士的重要地位和院士学部分布概况
第三节中科院院士专利在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中的重要性
第四节 中科院院士专利统计分析的重要意义
第五节 本的报告基本分析框架:分类和指标体系
第一章 院士专利:定义和挖掘
第一节、专利制度一般和专利统计
第二节 中国专利检索数据库的基本信息特征
第三节 院士专利:定义和挖掘
第二章、中国科学院院士专利申请分析
第一节 中科院院士发明专利申请:总况
第二节 中科院院士发明专利申请:动态
第三章 中科院院士合作申请: 院士参与跨机构知识流动分析
第一节 中科院院士合作申请:总况
第二节 中科院院士合作申请:动态
第四章 中科院院士发明专利申请:比较优势及其动态
第一节 6学部院士专利申请:比较优势及动态
第二节 中科院院士专利申请:5大领域的比较优势及动态
第五章 中科院院士发明专利申请授权率分析
第一节、中科院院士发明专利申请授权率:总况与动态
第二节 中科院院士发明专利申请未授权状况:总况和动态
第六章 中科院院士发明专利授权分析
第一节 中科院院士发明专利授权及其动态
第二节 中科院院士合作申请授权及其动态
第三节 中科院院士发明专利授权比较优势
第七章 中科院院士有效发明专利分析
第一节 中科院院士专利申请后法律状态
第二节 中科院院士有效发明专利分布
第三节 院士合作申请有效专利量分布
第四节 中科院院士有效发明专利维持年限分布:比较的角度
第五节 中科院院士有效发明专利的技术比较优势
第八章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