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学》是教师教育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有效教学”的配套教材,依据《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编写。
《有效教学》分四部分。第一部分“有效教学引论”,介绍有效教学的基本含义、研究简史及分析模型;第二部分“有效教学的学习论基础”,从学习目标、学习过程、学习方式三个方面,探讨有效教学的学习原理;第三部分“有效教学的教导过程”,探讨主要教导行为的特征及其实践操作;第四部分“具体情境中的有效教学”,讨论如何在思维和实践两个层面把握有效教学,以及怎样通过教学研究和利用信息技术来实现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的特点表现在:在核心理念上,追求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和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在框架结构上,以教学的具体行为而非教学活动的构成要素作为分析单位;在教学知识的实践取向上,突出案例教学和教学理论在具体情境中的应用;在具体内容的呈现上,各章均包含三个板块:情境导入、讲解基本理论、应用指导。另外,各章都提供有课堂教学录像、核心知识点的讲解视频、案例或理论性学习资料,学习者可通过扫描书中二维码或登录“爱课程”网来学习本课程。
《有效教学》可以作为高等院校教师教育类各专业用书,以及在职中小学教师和教育研究人员学习、培训及参考用书。
“有效教学”为教师教育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依据《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建设,学习者可登录“爱课程”网“资源共享课”学习。本课程内容包含有效教学引论、有效教学的学习论基础、有效教学的教导过程、具体情境中的有效教学四个部分,共计十二章。课程内容及资源以纸质教材+数字课程两种形式呈现,纸质教材中以二维码方式关联各章课堂教学录像、核心知识点或技能点的讲解微视频、拓展学习资源;数字课程包含“基本资源”(包括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学录像、演示文稿、重难点指导、习题作业、试卷、文献资料、媒体素材等)和“拓展资源”(包括视频案例、专家讲座、素材资源、知识检索系统等)。课程实施注重学生本位和学习中心,突出案例教学、多样化教学方式,并将课堂学习与在线学习有机整合。
《有效教学》是教师教育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有效教学”的配套教材。该课程基于教育部《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建设。在该标准设置的课程体系中,“有效教学”是“中小学教育基础”学习领域中的一个模块,其功能是帮助学习者全面了解和掌握现代有效教学的基本原理和实践操作。
本书由4部分共计12章构成。第一部分“有效教学引论”,重点讨论了有效教学的界定、有效教学研究的历程、有效教学的基本特征等问题。第二部分“有效教学的学习论基础”,对学生学习的目标、过程、方式进行了讨论,为深入理解有效教学的教导过程提供学习理论基础。第三部分“有效教学的教导过程”,以对教导过程的基本问题(教导的功能、机制及行为分类)的分析为基础,着重讨论了常见的教导行为的特征及其实践操作的问题。第四部分“具体情境中的有效教学”,在揭示具体教学的复杂性及其思维和实践应对的基础上,探讨了有效教学的不同样式(教学模式)、最高境界(教学艺术),以及教师如何通过教学研究和利用信息技术来促进有效教学。
作者针对国内教学论存在的突出问题,尝试建构一种新的有效教学分析框架。该书的内容结构具有以下特色:
第一,核心理念创新。针对国内现行教学理论和实践中存在的“以知识教学为本”“以教师讲授为中心”的弊端,本教材在理念上突出“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和“以学生学习为中心”。比如,在教学的价值取向上,尽力体现新时期所需要的包括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终身学习意识在内的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在教学过程的理解上,将学生自主的学习活动作为学生身心素质发展的基本机制,并将其当作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本体性活动”或“目的性活动”,而将教师的教导作为促进学生能动、有效地开展学习活动过程的“条件性活动”或“手段性活动”,由此建构了以“发展性教学”为核心理念的有效教学论的新体系。
第二,体系结构创新。区别于国内现行教学论主要将“教学”当作总体性的活动,以教学活动的构成要素(如教学本质、教学目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模式、教学艺术等)作为分析单位来建构教学论的体系,本教材将学生学习与教师教导当作两种具有相对独立性的行为,并以学习行为与教导行为作为分析单位,在探讨了有效教学的学习过程的基础上,重点讨论有效教学中教师教导的一般过程(包括教导的功能、机制)及具体的教导行为。以教导行为为分析单位的有效教学框架,除了能改变教师思考教学问题的视角(从对活动要素的分析到对活动整体的分析)以外,其最大优势是,这样建构的教学知识与教学实践的距离更近,更便于教师应用。
第三,突出实践取向。针对过去教学论教材忽视对教学实践关照的问题,本教材努力从以下几个方面落实教学论知识的实践取向:以具体的学习行为和教导行为作为分析单位,分析的结论便于学习者在实践中应用;引用大量案例和事实材料分析、讨论问题,以帮助学习者联系具体的教学实践深入理解教学理论;关注教学的情境性和具体的教学,以引导学习者结合具体的教学情境思考和实施教学行为等。另外,每章开始的“情境导入”栏目,以案例或典型教学现象、事实材料,引出与本章相关的问题并启发学习者进行思考,为接下来的理论知识学习提供铺垫;每章最后设计了“应用指导”栏目,除了介绍应用本章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要遵循的原则外,还引用典型的案例对如何应用进行示范说明。
本教材在内容的呈现方式上,将文本教材与数字资源进行关联。文本教材的内容选择偏重让学习者把握有效教学的基本结构,重点介绍本学科的基础概念、原理及其框架,并呈现少量精选的、篇幅简短的案例或事实材料作为辅助理解基本理论的资源,而将更长篇幅和更丰富的有助于理解本学科基本原理的背景性知识、权威性的观点、案例、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等,以“拓展阅读”和“观察与思考”两个栏目提示与网站关联的线索,将其具体内容放置到网站中。这两个栏目的设计思路如下。
“拓展阅读”:设置“拓展阅读”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更全面或充分地了解与所讨论问题密切相关的一些经典文献、重要的思想观点、背景材料、案例等资源。
在教材中,“拓展阅读”以二维码的形式标注,在二维码平台中,以3种方式具体呈现这些拓展阅读的内容:(1)介绍经典文献、思想观点本身;(2)对经典文献、思想观点进行分析评论;(3)呈现经典文献、思想观点来源线索,引导学习者自己查阅研读。
“观察与思考”:设置“观察与思考”的目的是,提出需要学生注意观察的典型的教学现象或教学事实,并从中提炼出要求学生思考的问题。
在教材中,“观察与思考”也以二维码的形式标注,并以如下3种提示方式链接到二维码平台:(1)“网络导学”,即指导学生应该如何思考这个问题,如思考的角度、线索、应注意的问题、可以参考哪些文献等;(2)“网络资源”,即呈现有助于学生思考此问题的资源本身或资源线索;(3)“网络互动”,即在网站互动区提供该问题,要求学生进行互动讨论,有的互动问题还提供参考性的观点。
陈佑清,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华中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中小学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系全国教学论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主要研究方向为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与实践应用。注重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结合和转换,深度介入多所中小学的课程与教学改革、校本研究和教师培训等工作。已出版个人学术著作《教育目的论》《教育活动论》《教学论新编》《校本研究个案透视》等4部。参编著作多部。先后在《教育研究》《课程·教材·教法》《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报刊上发表论文100余篇。科研成果“五种新的学习方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获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研究成果奖”一等奖(2010年)、“基础教育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14年);“以发展性教学为理念的《教学论》教材及拓展资源建设”获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等奖(2013年)。
第一部分 有效教学引论
第一章 有效教学界定
第一节 教学的基本含义
第二节 有效教学的含义
第二章 有效教学研究概述
第一节 前“有效教学”的教学研究
第二节 有效教学研究简史
第三节 有效教学的基本结构
第二部分 有效教学的学习论基础
第三章 学习目标
第一节 学习目标概述
第二节 学习目标的取向
第三节 新时期我国学习目标的选择
第四章 学习过程
第一节 对学习过程的不同理解
第二节 能动活动作为学生学习的机制
第三节 主要的学习活动
第五章 学习方式
第一节 学习方式概述
第二节 学习方式的类型
第三节 常见的学习方式
第三部分 有效教学的教导过程
第六章 教导过程
第一节 对教导过程的不同理解
第二节 教导的功能及其实现机制
第三节 教导的具体行为
第七章 分析教学活动背景
第一节 了解学情
第二节 设计教学目标
第三节 开发课程资源
第四节 评估教学条件
第八章 设计教学活动方案
第一节 选择教学组织形式
第二节 设计教学过程
第三节 选编学生作业
第九章 实施教学活动
第一节 管理课堂环境
第二节 促进学习过程
第三节 评价学习成效
第四部分 具体情境中的有效教学
第十章 教学的复杂性与有效教学
第一节 具体教学的复杂性及其应对
第二节 有效教学的不同样式:教学模式
第三节 有效教学的最高境界:教学艺术
第十一章 教师的教学研究与有效教学
第一节 教师教学研究的意义
第二节 教师教学研究的基本路径
第三节 教师教学研究的两种常见方式
第十二章 有效教学的信息技术支持
第一节 信息时代的教学信息技术概观
第二节 教学信息技术影响有效教学的方式
第三节 教学信息技术在具体教学情境中的应用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