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1990年间,一支由六个国家六名队员组成的国际探险队首次徒步穿越了这个冰封雪覆的大陆。秦大河为探险队中方队员。本书根据秦大河日记绘制了包含217个宿营地穿越南极过程中详细的行进线路图,以图文并茂的形式重现了这一段历时220天,跋涉5986公里的艰险征程。本书揭示了人类有史以来首次穿越南极的复杂、细致、代价高昂
本书作者从事南极考察管理工作十年(四下南极,三次担任考察队副队长、队长),他以亲身经历和感受,记录下南极考察的全过程,从队伍的组织和建设、人员的选调和训练、物资的筹备和运输、海上航行的危安到南极建站和科学考察,讲述科技工作者爱国敬业、拼搏奉献、执着探索、勇于创新的感人故事,具有很强的历史和收藏价值,为传承南极精神留下了
本书作者随队全程参加中国第32次南极科考,乘着雪龙号极地科考船,从长江口一路南下直抵南极,并逆时针沿着南极大陆航行,在高纬度环绕地球一圈,多次穿越西风带,经过麦哲伦海峡,深入南极罗斯海,到访南极中山站、长城站等10多个各国科考站,历时158天、航程30387海里。 全书以行记的笔法和大量珍贵精美的照片,原汁原味地呈现了
海螺沟是横断山系最高峰与青藏高原东缘极高山地贡嘎山东坡的冰川侵蚀河谷,本书内容包括海螺沟冰川与贡嘎山雪山景观、海螺沟森林与垂直自然带谱景观、海螺沟热矿泉与磨西古镇等,以跨越40余年科考积累的500幅照片为主并配以简明科普解说,展示了海螺沟冰川森林公园以及贡嘎山西坡、北坡的景观特色。本书可供旅游爱好者欣赏阅读,亦可作研究
“大北方探险”是18世纪声势最浩大的科考行动,也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耗时最久以及获取最多赞助的单次科考事件,其路线从圣彼得堡开始,一路向东,横穿西伯利亚,最终跨海远行,抵达北美的海岸线。探险队伍共有3000多人参与,由丹麦传奇船长白令率队,花费彼得大帝整个帝国年收入的1/6作为科考行动的经费。这次科考发现了白令海峡和
南极洲,是地球上**没有土著居民、**未被开发的大陆,同时也是一个自然资源宝库,是天然的科学研究圣地。《BR》我国的南极考察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鄂栋臣教授在考察初期即四度出征,参与并见证了中国极地考察事业从无到高、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是公认的“中国极地测绘之父”。30多年后的今天,在社会各界的强烈期待中,鄂教授终
《中国北方及其毗邻地区综合科学考察数据集》对中国北方及其毗邻地区综合科学考察获取的数据集进行了规范化整理和描述。《中国北方及其毗邻地区综合科学考察数据集》第1~3章对项目考察中获取的点上监测数据、面上数据及样带综合分析数据进行规范化整编,统一编制元数据、数据文档和数据缩略图,并对数据集的部分数据内容进行可视化展示;第4
他们或是装备豪华的皇家探险队,或是孤身独闯的平民英雄;他们或穿越艰难的北冰洋航道,或完成惊险的南极洲跋涉;他们或见证了起死回生的生命奇迹,或成就了一去不返的寻梦之旅……究竟是什么成为支撑人类前行的终极动力?正如英国探险家沙克尔顿(SirErnestShackleton,1874-1922)所言:“探索未知之地是人类的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