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国集团(G20)由七国集团财长会议于1999年倡议成立,成员包括中国、阿根廷、澳大利亚、巴西、加拿大、法国、德国、印度、印度尼西亚、意大利、日本、韩国、墨西哥、俄罗斯、沙特阿拉伯、南非、土耳其、英国、美国以及欧盟二十个经济体,成员构成兼顾了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以及不同地域的利益平衡。G20峰会主要讨论全球重大经
本书研究从细处入手,侧重微观研究,而非泛泛或宏观概述,由此形成的对某些历史事件的详细考证,虽不够完善,也可能会对相关领域的学者带来一定启发。书中所列图表,多是反复统计后绘制而成,比较直观的反映两国关系的变化过程,也有助于其他学者对该段历史的理解。此外,本书借鉴了当代国际关系研究的相关理论,对古代国家间政治关系的复杂性及
本辑主题为“区域视域下的近代中外关系”,是在第七届近代中外关系史国际学术研讨会与会论文基础上遴选而成的,含专题论文与海外学人最新研究成果等,共计17篇。本辑论文尝试突破传统的民族、国家、主权的界限和传统政治史、外交史的框架,以“跨国史”的视角,强调非民族―国家因素在各国人民交往中所产生的影响。这不仅丰富了本学科一致坚持
本书聚焦于美国阿肯色州大马士革的一起核导弹发射井事故,而这枚导弹搭载着美国有史以来威力最强大的核弹头。艾里克·施洛瑟将美国高层官员对核武器的指挥和控制,与对大马士革事故的实时描述交织在一起。他从新的视角审视了冷战,提供了一种不一样的冷战史,探讨了自核时代开始以来就一直存在的两难困境:如何部署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而不被其摧毁
本书包括理论、社会学、历史和人类行为学四个部分。阿隆在本书中提出了有别于一般国际关系理论的综合性概念框架,包括战略与外交,权力与手段,国家对权力、观念和荣耀的目标追求,国际体系的力量格局,国际体系的同质性与异质性;深入考察了地缘政治、人口、经济制度、政体、人的本性等各种物质和社会因素影响对外政策的多种方式;对二战之后,
本书以2020年上海合作组织发展为主要线索,全面梳理并深入分析了地区和国际形势变化,尤其是对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形势下上海合作组织空间范围内政治、经济、安全新态势做出了较为详尽的阐述和理论剖析。全书分八个部分,分别是总报告、重要会议、政治合作、安全合作、经济合作、人文合作、上合组织与世界以及大事记,力求从整体上把握上
《中国与葡语国家合作发展报告(2020)》是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葡语国家研究所主编的第二部中国与葡语国家合作的年度研究报告,对2019年中国与葡语国家的合作发展进行系统分析,对2020年双方的合作进行展望。报告分为总报告、经济贸易篇、社会文化篇、靠前关系篇和附录等5个部分,共有15篇报告和3个附录。分别从经济贸易、社会文
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援非信托基金项目于2012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并于次年启动,旨在通过信息通信技术(ICT)提升非洲项目国家重点教师教育与培训机构的能力,以提高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教师教育水平,缩小教育质量差距。本书以此为契机,对国际社会对非洲教育援助的手段演进、中国对非洲教育援助与合作的战略性问题和制度化等方
1994年南非国家身份认知发生重大转变。种族隔离制度结束后,非国大政府将南非视为非洲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并将发展与非洲国家的关系置于其外交政策的中心,同时凭借在非洲地区的显著优势地位,寻求在国际舞台发挥大国作用。本书运用新古典现实主义理论框架,从国际体系结构与国内政治结构相结合的视角,系统分析后种族隔离时代南非作为非洲区
《中东研究》是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主办的国内唯一一本专门以中东问题为研究对象的学术集刊,涉及中东政治、中东经济、中东文化、中国与中东国家关系等内容。每年出版两期,得到“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西北大学“双一流”建设项目、陕西高校人文社科基地项目资助。自2015年创刊以来,已连续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10期,均得到很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