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从近代报刊中摘录的有关龙云的资料。龙云毕业于云南陆军讲武学堂第四期步兵科,任唐继尧侍从副官。从1927年至1945年,主政云南18年之久。本书分为三卷,第一卷为《申报》卷,收录了1922年1月至1949年4月《申报》关于龙云的相关报道。第二卷为《大公报》卷,主要整理的是《大公报》(天津版、汉口版、香港版、重庆版)
深圳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也是深化改革和科技创新的“排头兵”。这里有这样一群科学家—他们辛勤奉献、与时俱进、革故鼎新、坚忍不拔,为城市的发展和国家的科技进步立下汗马功劳。这些头顶光环的科学家离我们有多远?他们是如何成为科学家的?科学家是怎么工作与生活的?怀揣理想的青少年如何选择自己的成长道路?这本贴近生活、契合大众
本书以2022年10月17日李德生院士百岁寿辰及11月13~14日“李德生院士学术思想研讨会”“李德生院士学术座谈会”暨庆典仪式等时间序列为主轴线,优选机构**、专家学者及李先生友人、弟子的发言材料、贺信、贺词、贺匾、贺文和报刊媒体相关报道与庆典、颁奖活动照片、影集,通过不同视角的回忆、描述和评价,综合展示百岁石油科学
汪德昭是中国水声事业的奠基人。他所从事的“大小离子平衡态研究”,被国际学术界称为“朗之万-汪德昭-布里加理论”;他开拓了我国水声学事业,制定了我国水声学的研究发展战略;他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水声学研究人才;他**完成了多种水声先进设备的研制,为我国声呐现代化作出了重要贡献。本书记录了汪德昭院士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经历,以及
本书为梁衡老师的弟子董岩为其所作的传记,以纪念梁衡老师七十周岁。本书经多次采访梁衡及周围人,结合梁衡作品,讲述了梁衡的家世,从出生至今的事迹、成就以及挫折,评述了梁衡的四重身份:散文家、记者、官员、学者,第一次呈现出梁衡七十年来的风云经历。
本文集含回忆纪念性文章、左大康先生重要著作和著作目录等部分,是一部具有重要史料价值的文集。本文集反映了左大康先生的研究历程和他的重要研究成果,也反映了地理研究所老一代科研人员对左大康先生的深切怀念和深厚情感。
刘人怀是我国板壳结构理论与应用研究开拓者之一。同时,在中国管理科学理论和应用研究方面也有突出成就。《BR》1958年,他参加了我国第一颗东方红人造地球卫星的科研工作。60多年来,他见证了我国航空航天和力学学科的蓬勃发展。在叶开沅先生的指导下,他进入了力学的20世纪前沿领域:板壳非线性理论的研究。首先,创立了优美的修正迭
本书为历史纪实类作品,主要介绍革命战争时期,滦东的文艺工作者坚持在敌后开展文艺工作,在艰苦的环境下创作文艺作品的史实。滦东是滦河以东地区的简称,位于冀东东部。抗战爆发后,东北军民流亡入关,滦东民众最先听到《松花江上》《流亡曲》等流亡者的歌声。1933年长城抗战从山海关打响,东北军在滦东浴血阻击日军。29军的《大刀进行曲
“蹉跎岁月似梦烟,人生六十弹指间”,《甲子往事》以质朴平实的语言记录了作者从孩提时代到退休为止苦难奋进60年的足迹,是其对不同人生发展阶段和中国改革开放、发展变化的一个侧记。全书共分十篇,既有作者对苦难天真的儿时生活的温润回忆,也有作者对艰苦拼搏、砥砺奋进的学生时代的真情回望;既有作者对秘书工作、对36年建设银行大变局
卢伟如,一九一九年十月生于广东省惠阳县新圩镇约场村。一九三七年二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惠阳县委宣传部长、组织部长等职。一九四一年在著名的抢救香港文化人士的“秘密大营救”中任惠州秘密联络站站长。一九四二年加入东江纵队,任大队政治委员、支队长、江南指挥部指挥员等职。一九四六年六月随东江纵队北撤山东后入华东军政大学学习。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