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非命运共同体的相关论述为依据,阐述了中非构建命运共同体的历史基础、哲学基础和现实需求。同时聚焦中非命运共同体的六大内涵——“责任共担”“合作共赢”“幸福共享”“文化共兴”“安全共筑”“和谐共生”,系统论述了中非双方在这六个方面的合作概况、取得的成就,并对未来合作进行了展望。本书还对构建新时代中非
在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继续蔓延的复杂国际形势和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严重冲击下,2020年,中国与葡语国家沉着应对,经受住这些严峻考验,并化危机为机遇,双方在经贸、教育和文化等领域的合作稳步推进并不断创新。本书从中国与葡语国家合作的视角,着重从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领域阐述中国与安哥拉、巴西、佛得角、几内亚比绍、莫桑比克、葡萄牙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是联合国系统内最早常设的专门机构之一,是各成员国讨论粮食和农业问题的国际组织。自1945年10月16日成立至今,粮农组织在提高人民的营养水平和生活标准,改进农产品的生产和分配,改善农村和农民的经济状况,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并保证人类免于饥饿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本书系统介绍了粮农组织的建立和发展、宗旨
本书为中国欧洲学会德国研究分会第十六届年会论文集,年会主题即为“动荡欧洲背景下的德国及中德关系”,于2017年6月30日至7月1日在同济大学举行。近年来,欧洲面临一系列危机的冲击,包括欧债危机、乌克兰危机、难民危机、暴恐危机、英国脱欧危机,这些危机给德国国内政治经济社会状况的发展、德国在欧盟的角色与地位,以及德国的外交
伴随中国式现代化和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开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核心思想的世界文明观,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认同。由此,从历史高度、思想广度、表达深度等方面,对命运共同体的人类文明作进一步的凝练和提升,以适应并促进它更为广泛的传播,进而引领时代发展方向与人类进步潮流,成为
本书在当前全球化、地区化、跨学科的背景下,主要突出国际问题学科定位,使地区研究成为联结国别和全球问题研究的重要层面和节点,地域无问东西南北,理论和方法兼收并蓄,以“新地区研究”引领地区研究风气之先。本书依托云南大学特色鲜明的中国西南面向的地区和国别研究力量,同时这一研究面向的东南亚南亚正是中国周边外交与“一带一路”建设
中东欧地区是一个地缘政治概念,其外延随时间而变动,本书讨论的范畴是冷战时期的东欧国家和前南国家。着重阐述了20世纪东欧剧变与冷战结束的因果关系,以及其后中东欧国家在“回归欧洲”进程中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及解决之策。本书作者均为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他们力图突破国际政治研究的西方视角和大国视角,从深入剖析和
在当今的国际权力政治中,印度已成为一个崛起中的大国。后冷战时期,印度不断夯实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基础,不断推进周边外交的整合力度,在日益变化的国际环境中不断拓展自身的战略空间,获取更大的外交与安全主动权,在地区层面崛起的同时为成为世界大国创造条件。本书在探讨印度的周边外交时主要探讨印度与巴基斯坦、伊朗(与印度隔阿拉伯
本书考察了1894~1911年美国与甲午战争、戊戌变法、庚子事变、预备立宪运动、辛亥革命等重大事件的关系,以及美国政府对光宣朝政和清末各项新政的影响,并就晚清中美两国特殊关系的内涵做了分析。作者指出,晚清中美特殊关系体现在:一方面,美国对华执行较其他列强相对友善的政策,认为一个相对繁荣富强的中国有利于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
国际电信联盟是联合国主管信息通信技术事务的重要专门机构,也是联合国机构中历史最长的国际组织之一。总部设于瑞士日内瓦,包括193个成员国和900多个部门成员及部门准成员和学术成员。国际电信联盟是处理国际信息通信领域的核心国际组织,宗旨在于改进和合理使用全球电信资源,提高电信服务的效率,并协调各成员国的行动。随着大数据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