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回顾了二战后日本与GMS(大湄公河次区域)关系的发展历程,深入分析了日本的GMS政策出台的背景、基本内容及其行动选择,阐述日本实施GMS政策所取得的成效;简述了中国参与GMS经济合作的历程、中国的GMS政策,并对中日两国实施GMS政策所取得的成效做出了比较,揭示了日本GMS政策对GMS五国对华政策所产生的影响,对日
《权力·制度·文化:国际关系理论与方法研究文集》从理论和方法两个方面系统总结了作者在国际关系领域的研究和探索,包括对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和建构主义等西方国际关系理论所做的开创性评介和分析,对中国国际关系学科发展的解读和思考,以及应用国际政治理论和社会科学方法对具体国际关系现象的实证性研究,反映了一个中国学者的思维方式和学
本书在清晰界定可持续发展全球伙伴关系内涵的基础上,系统阐明了可持续发展全球伙伴关系的五种执行手段即融资、技术、能力建设、贸易与系统性议题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它们对重振可持续发展全球伙伴关系的重要意义;以五种执行手段为主线,分析了国际双边和多边主体在推进可持续发展全球伙伴关系中的贡献、潜在挑战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书中首次对
《中外关系评论(第1期)》坚持在研究国际问题和中国对外关系时,必需重视东南亚地区及东盟各国华侨华人所扮演的角色,彰显结合战略与理论、涉外与涉侨、立足中国,评论世界的学术旨趣。本刊尝试结合国际问题与中外关系研究,紧扣国际趋势,突出学术性和理论性,加强对中国外交和国际问题热点的情况介绍和分析评论的刊布,为相关学术讨论及政策
《中国周边外交学刊》是由复旦大学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研究中心、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复旦大学分中心主办的中国周边外交研究的专业性学术集刊,宗旨是瞄准中国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重大问题,努力推进对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的政治、安全、经济、外交、文化关系的理论研究、战略研究、个案研究和综合研究。本辑对于2015年中国周边
《中东问题研究》为国内唯一一本专门以中东地区为研究对象的学术辑刊,内容涉及中东历史、经济、政治、宗教文化、国际关系等领域。它将成为我国中东研究界进行学术交流的又一重要平台,对进一步推动我国的中东研究事业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本辑设中东政治与外交、中国与中东关系、古代埃及历史、中亚研究、书评等栏目。
本书重点分析了“9·11”后,美国和土耳其两国关系的演变历程。主要内容包括:冷战结束至“9·11”前美土关系的发展历程、“9·11”事件背景下的美土关系、伊战后美土关系的新发展等。
本书对“朝天录”中的明代中国人形象等诸多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论述;阐述和论证了高丽末期和朝鲜朝的外部形象和内部形象,为研究明代中国人形象奠定了立论基础;对使臣出使中国时接触最频繁的、最有代表性的明代中国的平民形象、明代中国的儒生形象、明代中国的官员形象以及明代中国的皇帝形象进行了全面和详细的分析;阐
本书以社民党和绿党联合执政时期的德国外交政策为研究对象,系统剖析了德国外交在单极和多极之间、利益和道义之间、外交和内政之间的平衡术。德国红绿联合政府时期的外交平衡术不仅是社民党和绿党联合组阁的产物,更是责任文化和克制文化交织共生的结果,对新时期的德国外交产生了延续影响。
本书系国际关系学院组织的国际安全研究论坛系列成果之一,分别从人的安全与国家安全之间的关系,极端主义与人的安全之间的关系,全球武装冲突、战争法、非战争行动等因素与人的安全之间的联系,中国在非洲等区域进行海外华人华侨的利益维护,生物技术、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等非传统因素对人的安全产生的负面影响,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区域组织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