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姓是印度持有的制度,是理解印度社会和文化的一把钥匙。《种姓与印度教社会(修订本)》利用社会人类学家的调查报告和大量的文献材料,对种姓制度的起源、概念、构造特点、变化、种姓与印度教社会的理论等作了深入系统的研究。该书视野开阔,资料翔实,是了解印度社会、宗教和文化的重要参考书。
亚欧中心地带,即俄罗斯中亚东欧及高加索-中东,西方学术界称之为“欧亚”,由于其地理位置和战略价值,一直以来在亚欧大陆和全球格局、国际关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冷战结束以来,由于该地带众多民族国家的新近独立,各种矛盾错综复杂,此起彼伏,似成国际政治中的“黑洞”和&ldquo
《韩国公职人员财产登记与公开制度研究》是国内第一部系统研究韩国财产申报制度的专著。书中以韩国金泳三政府时期的制度改革为切入点,通过对该制度核心法律文本《公职人员伦理法》及《施行令》的深入解读,系统展示了韩国公职人员财产登记与公开制度的创建和改革过程及其具体内容,书中分析了韩国推行相关制度改革的动因和成效,提出了进一步完
《欧亚研究》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主办的面向国外公开发行的学术理论刊物,以反映国内学者对欧亚国家政治、经济、外交、理论、历史、文化、军事、民族等各个领域的*新研究成果为主要任务,对当前的国际热点问题进行了细致解读。
本书以东亚地区的主权观念为研究对象,将主权观念在东亚的生成过程放置东西文明相遇、磨合、互构的大背景中进行考察,比较分析了东亚地区主权观念的古代渊源、近代衍生和现代特征。书中认为东亚政治话语中的“主权”与欧洲政治话语中的“主权”在内涵上是有区别的,并尝试解答:这些区别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是如何形成的?对当前东亚地区秩序有
《亚非论丛》是北京外国语大学亚非学院主办的学术集刊。本辑汇编了学院教师和相关领域研究者撰写的有关亚非国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和语言文学等方面的优秀论文,涉及内容包括“一带一路”非通用语人才培养问题、中国文化在相关亚非国家传播问题,以及亚非国家文学和语言学研究等问题,反映了亚非学院资深专家和中、青年教师在上述领域的
本书通过对战后美国左翼政治文化历史、理论和实践等多维度的考察,全景式地勾勒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美国左翼力量发展的脉络及其在不同时期集中关注的政治文化诉求与主题。全书系统分析了战后左翼政治文化浪潮迭起的原因,揭示了“60年代精神”的深刻内涵,并分别对左翼的新社会运动理念及其激进政治实践、文化政治战略、后现代理论、反全
本书题材丰富,既有针对发达国家对非战略的分析,也有对美国在利比里亚隐蔽行动的揭露,还有对中国在布基纳法索的民间合作的描述;此外,还有对中非地区和肯尼亚的考古调研,对非洲统一组织解决边界问题的考察,对中非关系研究中国际话语权的剖析,针对亚非国家对非政策的比较,对国际援助体系的动因批判和理论评析,对“安哥拉模式”的探讨,对
本书是国内首部关于柏柏尔人问题研究的专门著述,书中参考了丰富的外文文献,其中包括阿拉伯文文献,并形成了独立的学术见解。通过本书,读者可了解阿尔及利亚柏柏尔主义的根源、表现、特征与发展趋势,亦可了解阿尔及利亚的民族国家构建和政治发展。本书对于阿尔及利亚的历史、文化和政治研究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0世纪初美国新闻界掀起了揭露社会黑暗的浪潮,旨在打击腐败,促进改革,将美国推到正确的轨道上来。这场运动正是由本书作者林肯·斯蒂芬斯推动的,被罗斯福总统称为“扒粪运动”,而本书也被誉为“扒粪运动”的第一读物。书中真实记录了美国圣路易斯、明尼阿波利斯、匹兹堡、费城、芝加哥、纽约六个城市的腐败问题,分别代表了不同的腐败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