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为森林、聚落、艺术三部分,收录了《森林土壤碳库动态及其稳定性的影响因素》《不同森林植被下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及其季节变化》《从东楮岛村看传统聚落建筑本土化设计的低碳思维》《农村危房改造扶贫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基于山东、河南的督导调研》等文章。
本书梳理和总结了农业农村部“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和浙江省财政专项“浙江种质资源收集与保存”的普查、调查收集和鉴定评价成果。全书共六章,概述了浙江省大宗蔬菜种质资源多样性情况,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分别介绍了项目实施期间收集和征集到的瓜类、茄果类、豆类、叶菜类、根茎类蔬菜种质资源,详细描述了559份大宗蔬菜
本书收录了自“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开展以来,在浙江省11个地市采集的521份果树种质资源,包括梨73份、枇杷34份、柿38份、桃38份、李34份、杏和梅16份、杨梅63份、枣25份、樱桃7份、石榴12份、葡萄13份、猕猴桃56份、板栗12份、锥栗6份、柑橘73份、榧树5份,以及野果16份(山楂、红树
本书概述了浙江省旱粮作物栽培的历史、种植模式、分布和类型,选录了小麦10份、大麦7份、荞麦15份、玉米30份、高粱18份、谷子15份、甘薯77份、马铃薯83份、薏苡14份、棉花5份、豆薯1份、穇子2份、燕麦2份、藜麦1份,共14种旱粮作物280份资源,介绍了它们的采集地、主要特征特性、优异特性与利用价值、濒危状况及保护
本书概述了浙江省豆类作物栽培的历史、种植模式、分布和类型,选录了大豆111份、蚕豆9份、饭豆56份、扁豆60份、绿豆21份、刀豆13份、赤豆26份、黎豆7份、棉豆5份、豇豆4份共10种豆类作物的312份资源,介绍了它们的采集地、主要特征特性、优异特性与利用价值、濒危状况及保护措施建议,并展示了相应种质资源的代表性图片。
本书梳理和总结了农业农村部“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和浙江省财政专项“浙江种质资源收集与保存”实施中获得的普查、调查收集和鉴定评价结果。全书共五章,概述了浙江省特色蔬菜资源多样性情况,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分别介绍了在2017~2020年项目实施期间收集、征集到的薯芋类、水生蔬菜、葱姜蒜类及其他蔬菜种质资源
本书选录了浙江省“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中,采集的100份水稻、10份油菜、13份花生、35份芝麻和4份蓖麻等农作物种质资源,介绍了每份资源的采集地、类型、主要特征特性、优异特性与利用价值和濒危状况及保护措施建议,并配以代表性状的图片。
高质量的科学数据加工和整编,是科学数据出版的重要基础,也是数据能够转化为数据资产,成为数字经济要素的必要途径。本书以农业科学数据可重复生产和可重复应用为目标,系统地介绍了在数据全生命周期及科学数据管理分析应用中,元数据、实体数据加工所涉及的农业科学数据整编加工的理论、技术体系和常用方法,包括元数据规范标准设计、数据资源
《作物学各论》将作物育种学各论与作物栽培学各论进行系统整合,基于作物育种栽培诸多精品教材与著作,集西南地区相关涉农高校在作物学领域的教学科研成果编撰而成。《作物学各论》分为上、下两篇,共10章。上篇粮食作物包括水稻、小麦、玉米、马铃薯、甘薯、大豆共6章,下篇经济作物包括油菜、棉花、烟草、甘蔗共4章,各章系统介绍了作物的
本书详细介绍了猪的病毒病、细菌病、寄生虫病、螺旋体病、支原体病、立克次体、真菌病、中毒病、内科病、外科病、产科病、营养代谢病,不但介绍了各种病的定义、病原或病因、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实验室诊断和防制方法,而且一个突出特点是对该病的类似疾病的鉴别技术也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以避免误诊和误治。全书彩色印刷,图文并茂,
本书主要介绍了鹅的生物学特性、鹅的品种及选择、鹅的繁育、鹅场建设及环境管理、鹅的营养需要与饲料配制、鹅的饲养管理、种草养鹅、鹅病的诊断、鹅场的疾病防治以及鹅场的经营管理等鹅的高效饲养管理核心和关键技术。全书内容实用,语言通俗易懂,并配有大量彩色图片,以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本书适合鹅场技术人员、饲养管理人员、兽医人员
本书依据家庭农场经营管理的特点,结合养鸭必须掌握的关键技术,从如何兴办家庭农场,到鸭场的建设、优良鸭品种的选择、鸭场日常饲养管理、饲料保障、疾病防控、家庭农场的经营管理等家庭农场经营管理所必需的各方面知识和技能,做了全面详实的介绍。全书语言简洁、通俗易懂、易学易用,并配有大量的实例彩色图片和关键环节的实际操作视频,非常
本书围绕竹林风景线模式的构建研究与示范进行了详细阐述。主要内容包括:一是竹林风景线建设的理论研究(内涵意义、基本特征、分类标准等);二是竹林风景线建设的评价、认定体系的研究;三是竹林风景线模式构建研究,基于构成原则、特征要素,形成了三种模式的构建,分别以"景观生态"、"产业发展"和"文化引领"为主,并依据三种构建模式研
本教材共6章,分别介绍了植物保护与生物技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植物保护上的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在植物保护上的应用、微生物发酵技术在植物保护上的应用、分子检测技术在植物保护上的应用及高通量测序技术在植物保护上的应用。
本书以黄土高原丘陵区退化典型草原为对象,基于多年研究与实践,对禁牧封育、水平沟和鱼鳞坑三种退化草地人工修复措施影响下的草地植被、土壤特征进行了全面阐述,主要包括绪论、黄土高原草地类型,人工修复过程中黄土高原丘陵区草原植物群落演替、植物群落特征、种群格局及生态位、土壤种子库特征、土壤理化和生物学性状变化、土壤水分特征、草
我国内陆池塘养殖产量为2210.97万t,占全国渔业产量的34.2%。在保障国家食品安全、保证优质蛋白质和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和农村就业率、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和防止环境污染成为池塘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书总结了作者多年来对生物浮床(biologicalfloatingbed
《西北五省区市售水果蔬菜农药残留报告Ⅱ》包括我国西北五省区2021年9类20种市售水果蔬菜农药残留侦测报告和膳食暴露风险与预警风险评估报告。分别介绍了市售水果蔬菜样品采集情况,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LC-Q-TOF/MS)和气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GC-Q-TOF/MS)农药残留检测结果,农药残留分布情况
本书是一本系统研究中药材产地适宜性与品质提升关键技术的综合性专著。本书首先简要介绍了贵州自然条件与中药材(经济)发展现状、贵州土壤类型与分布,以及产地适宜性评价的基本原理;之后围绕贵州道地半夏和太子参等多种中药材,对其进行了产地适宜性评价,提出了能够调控中药材品质最合理的耕作方式,因地制宜地提出了贵州道地中药材在不同适
以夏闲期深翻或深松、施用有机肥及秸秆还田为核心的蓄水保墒技术是黄土高原东部旱地小麦生产的主推技术之一。本书主要介绍了不同夏闲期耕作模式对黄土高原东部旱地麦田土壤质量和土壤固碳效应的影响,分析了不同夏闲期耕作模式下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理化生)性状的变化规律及其层化率,重点分析了夏闲期不同耕作模式下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的
本书通过对4-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4CL)基因调控影响木质素合成,对培育的4~5年生杨木进行热解动力学研究;并对此杨木进行快速热解产物分析,利用其热解油合成胶黏剂,对此胶黏剂进行分析。本书具有专业性强的特点,系统研究转基因树种快速热解技术并对其产品进行分析利用,可为以转基因杨木的利用为目标调控基因改良杨木提供思路,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