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嫁接的基础知识、嫁接时期及准备工作、嫁接方法、嫁接后的管理要点、嫁接方法的实际应用、林果的嫁接育苗和高接换种六个部分。全书内容系统丰富,语言通俗易懂,技术先进实用,图解形象直观,可操作性强,可供广大果农和园林工作者学习使用,也可供林果技术人员、林果专业的教学和研究人员阅读参考。
本书以大小兴安岭地区优势树种落叶松的废次木材为原料,利用新型高效的提取分离技术获得生物活性成分,如落叶松树皮中的脂溶性成分原花青素,落叶松木质部中的水溶性成分阿拉伯半乳聚糖和脂溶性成分二氢槲皮素,经过大孔吸附树脂和连续中压柱层析纯化,分别提高原花青素和二氢槲皮素的纯度,并通过二氧化碳超临界微粉化制备改善其水溶性。此研究
本书共记载了病害20种,虫害80余种,传粉昆虫3种。这些油茶病虫,有的是各地普遍发生或历史上曾经爆发成灾,大部分尚未造成危害,但条件变化适宜也有可能严重致患。油茶是异化授粉植物,传粉昆虫对油茶的产量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书的重点是以图为主,每种都有相应的生态照片,绝大部分照片均为首次公开。通过对比图片按图索骥,基本可
林学名词(第二版)
导语_点评_推荐词
以内蒙古赤峰市森林覆盖率较高的敖汉旗境内的人工林为基点,在大面积森林资源调查的基础上,重点选择敖汉旗大五家流域内水源涵养型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以健康的森林生态系统为目标,以拟自然林业理论为指导,进行水源涵养人工林的结构、功能、演替及物质和能量流动研究。通过试验研究,建立稳定高效的人工林群落结构和空间配置格局,有效地对低水
以云南典型亚热带森林为研究对象,开展了亚热带不同森林类型碳汇计量基础研究,获得相关碳汇计量模型;论述了造林模式森林管理方式对碳汇的影响;讨论了不同增汇模式下森林生态系统的固碳潜力估算模型的构建及实现;进行了云南省森林碳汇贸易制度研究、云南省基于森林碳汇的相关林业制度研究、森林生态服务功能的相关制度研究;探讨了云南省集体
珍稀濒危植物遗传多样性是当前生物界研究的热点,也是各国政府关注的焦点。 《南岭山地珍稀树种遗传多样性研究》是著者对我国南岭山地珍稀树种长期研究的主要成果总结。全书共7章,前3章阐述植物遗传多样性研究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方法,后4章是以南岭山地珍稀濒危树种的代表种为研究对象,开展植物遗传多样性研究的案例。 《南岭山地珍稀
缓控释肥料的使用有效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对减少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具有重要作用,其研发与应用备受各国重视,已成为肥料研发的重要趋势。 《木材剩余物缓控释肥料壳体》在分析国内外关于缓控释肥料壳体的释放机理、壳体设计与制造的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研究木材剩余物壳体特性对肥料释放规律的影响,环境水分、温度对壳体肥料释放
《长江三峡紫色砂页岩区优先流形成及其运动机理》对优先流的基本内涵和研究进展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总结和归纳,并以长江三峡紫色砂页岩区优先流为研究对象,以重庆市江津区为试验基地,选择林地和农地典型坡面,采用染色法和点格局法分析了优先路径在土壤剖面上的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特性,并分析了优先流形态的空间异质性。基于染色路径宽度,对优
胡尚连编*的《工业用丛生竹分子生物学研究》从工业用丛生竹分子生物学角度,较全面地总结了近年来作者在大型丛生竹类木质素相关合成酶基因克隆与调控,纤维素相关合成酶基因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与组织表达模式,蔗糖合酶和尿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基因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与组织表达模式及尿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基因的遗传转化,MY
本书在对西南林业大学校园里的古树详细调查的基础上,记载了西南林业大学古树及后备古树资源300株,共计38个种,分属20科,35属,同时对每株古树的形态特征、分布、生长环境及保护的方法进行了说明。本书适合相关研究人员和对古树感兴趣的人员参考使用。
木材干燥的理论性、实践性和灵活性都很强,结合基础理论、加强实践与应用技术的学习,对学习和掌握木材干燥科学知识非常必要,对指导企业木材干燥生产有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特别编写了本书。本书共分为五章,分别是:木材干燥基础、木材干燥实验、木材干燥装备设计、木材干燥生产实用技术、木材干燥节能技术简介。本书可作为生产企业从事木材干
本书是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内蒙片)固碳速率和潜力研究(XDA05060602)"、内蒙古应用研究与开发计划项目"农林牧耦合生态系统固碳关键技术(20110732)"等项目研究成果的总结。以小流域防护林碳汇效应及空间配置为主题,在全面调查小流域境内不同立地条件、不同林分类型的前提下,分析了小
本专著共收录国内木材市场常见的商品木材503种,隶属348属95科。其中含国产材178种,进口材325种。采用图谱的形式编著,以木材构造图为主,图文并茂。每种木材配有宏观横切面(低倍原色实体构造)图,微观横切面、微观弦切面显微构造图各1幅。按科属记载,在总结归纳该科木材通有的主要特征的基础上,以对照表的方式比较该科各属
广西地质公园建设与旅游开发研究
林学名词
以典型的北京山区主要优势树种森林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基于稳定同位素技术,从多时间尺度研究植被-土壤系统各种水分氢氧稳定同位素的变化规律,结合植物生理生态特征和水力结构特征的变化,分析其主要驱动机制;研究植被-土壤系统对降水的动态响应机制,揭示植物水对各层土壤水变化的响应规律;基于直观法和IsoSource模型以及野外控
通过大量实验证明四倍体刺槐是优质的木本饲料树种,选育的优良无性系具有抗性强、适应性广、叶片营养价值高;构建了成套的育苗技术体系,解决了育苗难和成本高的难题,优化了丰产稳产栽培模式、完成了饲料加工工艺和技术等,形成了完整的技术体系,为四倍体刺槐利用和开发奠定基础。
以南方集体林区的浙江、江西、福建3省为研究范围,基于国内外森林碳汇发展研究和实践的全面梳理,分析南方集体林区森林碳汇供给主体的特征。在此基础上,选择南方集体林区3个代表性树种(杉木、马尾松、毛竹)为研究对象,在对3个树种各自成本收益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Faustmann模型的改进构建出3种代表性树种的碳汇-木材(其它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