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10册,收录了日本金泽文库旧藏抄本《春秋经传集解》,此帙现藏日本宫内厅,卷轴装,为足本30卷。此帙以唐代抄本为祖本,对校宋刊本附记异文而未删减原文,是学者研究《春秋》的重要版本依据。此帙之前未曾影印出版,编者在整理影印时对原卷子的图片进行了切割整理,并且调整了其中顺序错接的页面四处,增加了官方漏拍的纸背内容四处,
《尚书》,最早书名为《书》,是一部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因是儒家五经之一,又称《书经》。通行的《十三经注疏》本《尚书》,就是《今文尚书》和伪《古文尚书》的合编本。现存版本中真伪参半。 西汉学者伏生口述的二十八篇《尚书》为今文《尚书》,西汉鲁恭王刘余在拆除孔子故宅
《尚书》是中国现存最早的记言体史书,是关于上古时代的政事史料汇编。此部日本关西大学藏《尚书注疏》二十卷,是由南宋时期建安书坊,将隋代陆德明《经典释文》、唐代孔颖达等《尚书正义》附入带孔安国注的《尚书》,从而形成的版本,除上述内容外,还附有释义、注疏、重言、重意、互注等内容(“重言”者,本经相同之句;“重意”者,句似而意
全球视野,现代阐释,侦探小说一样好看的中华历史。学者易中天潜心撰写,历时九年,全部完成,共24卷。跟随"易中天中华史"远航,我们将开始寻根之旅,发现祖先的足迹,破译诸神的秘密,知道"早的中国"在哪里;我们将体会夏的质朴、商的瑰丽和周的早熟,感受春秋战国的英雄气质,汲取先秦诸子的卓绝智慧;我们将惊叹两汉两罗马双峰并峙,领
作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尚书》学研究”的成果,《尚书文献选辑》第一辑至第五辑已由线装书局出版,在学界产生了重要影响,为继续推进重大项目,现对晚清《尚书》文献予以影印出版,编为《尚书文献选辑(第六辑)》。乾嘉汉学之后,以考据为主的治学方法逐渐僵化,由考古转向通今、从考据回归义理、从治经转向治史,通经致用成为学者追求的
《国语》的注本众多,闵齐伋以唐韦昭注本为基础,博采众长,裁注而成此书。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周语第一、鲁语第二、齐语第三、晋语上第四、晋语下第五、郑语第六、楚语第七、吴语第八、越语第九。
作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尚书》学研究”的成果,《尚书文献选辑》第一辑至第四辑已由线装书局出版,在学界产生了重要影响,为继续推进重大项目,现对晚清《尚书》文献予以影印出版,编为《尚书文献选辑(第五辑)》。乾嘉汉学之后,以考据为主的治学方法逐渐僵化,由考古转向通今、从考据回归义理、从治经转向治史,通经致用成为学者追求的
方镇即藩镇,是唐朝中、后期设立的军镇。方镇的负责人,总揽一方的军政大权的地方长官。汉之州牧、唐之节度使、清代的总督巡抚均是。此书将汉末的州牧到清代的督抚,分作方镇年表二十二篇。表的内容,先分朝代,再分区域;表的形式,上栏纪年,中栏纪人,下栏纪事;附以必要考证。本书据民国辽海书社铅字本影印,包括汉季方镇年表、三国方镇年表
本书所收内容,主要包括不同历史时期所形成的、反映中国古代物质文化发展的各类著作,第二辑为文房专辑,包括文房总论、笔、墨、纸、砚五大部分,按成书年代排序,梳理了各类物质文化史料,方便读者利用。每部著作前都有专门为该书撰写的提要,包括作者生平、版本特点、主要内容等。。内容从制笔材料种类、制墨匠人、墨图纹案到砚台造型、砚质材
作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尚书》学研究”的成果,《尚书文献选辑》第一辑、第二辑、第三辑已由线装书局出版,在学界产生了重要影响,为继续推进重大项目,现对清代早中期《尚书》文献予以影印出版,编为《尚书文献选辑(第四辑)》。在清代学术的演变下,清代《尚书》学不断发展。清初官方《尚书》学以《日讲书经解义》和《书经传说汇纂》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