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档案馆藏川滇边务大臣衙门档案,形成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至宣统三年(1911),共计1193卷,真实记录和还原了清末川滇边务大臣赵尔丰和代理川滇边务大臣傅嵩炜在川边(包括今四川甘孜、云南迪庆、青海玉树等)推行改土归流、经营川边、筹划西藏的历史经过,是清末川边历史的“百科全书”,对于了解和研究清末川边政治、军
本书分为两个层面:一是整体文脉梳理,以正在编纂出版的《儒典》体例、内在逻辑、所收文献为山东文脉的主体框架,在此基础上进行文献扩充,形成若干板块。二是以代表儒家文化的孔子、孟子,代表齐学的管子,以及山东特色的兵家文献等形成极具特色的文献集成。现存2000余种孔子文献,1200余种孟子文献,300余种管子文献,及已出版的《
旧方志作为地方珍贵古籍,是研究一地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社会等必不可少的资料,是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近年来,各地方志工作主管部门结合自己的实际,挖掘、整理旧方志档案资料,取得一系列可喜成果,此次武乡旧志影印整理项目是由武乡县人民政府牵头,武乡县委党史研究室(武乡县地方志研究室)具体负责实施的。此次整理以国家图书馆古籍
齐鲁文库·红色文献编 辑 1~100卷
齐鲁文库·典籍编 辑 1~100卷
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中国史学会主持,几乎当时所有国内著名历史学家都参与编纂的一部关于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大型资料汇编。其编纂时间之长、动用人力物力财力之多、规模之大、涉及范围之广、作用影响之深远,在中国近代史书籍编纂领域中是空前绝后的,也是研究近代史的学者所必须翻看、查阅之资料。本编《辛亥革命》卷,共8册,约350万字,初版
本书旧题唐陆广微撰,是记录唐代苏州地情的重要文献,主要记载唐代苏州所领七县沿革掌故,兼及赋税、城池、山水、坊巷、桥梁、寺观等事,尤详于记载吴县、长洲县。该书原已散佚,后有多家辑录,书中载有少量唐代以后史事,可能是后人增补。附《后集》一卷,不书撰人姓名,补续唐以后事,建置年号止于大中祥符,当系北宋人所作。
本书以元刊胡三省注本为底本,融现代研究成果,除传统字音、字义、人物、地理、职官、历史掌故诸项注释外,作者制定了新注凡例,文前导读着重评介编年体史书的点等,将微观研究和宏观研究结合起来,具有时代性、学术性、创造性、工具性等显著点。有助于后人的阅读和理解原文,了解《资治通鉴》一书的内容、体系及价值,更好地了解中华文化几千年
《元朝秘史》,又称《元秘史》《蒙古秘史》,为13世纪形成的、以编年体形式记述蒙古族发源、发展及成吉思汗统一蒙古高原、建立大蒙古国的历史文献,原典未能流传至今。明洪武年间,有被称为《元秘史》的宫廷刻本,十二卷,用于教习蒙古语。永乐初,此本被当作史籍抄入《永乐大典》卷5179—5193,由十二卷改为十五卷,题名改为《元朝秘
本书五十二种九十卷,题陈湖逸士编,据清道光间木活字本影印。是书所收,均有关明末清初历史之野史笔记,其中多为有清一代之禁书,如其中所收李清、戴名世等人著作,在清代均属遭严厉禁毁之书,流传甚尠。在这些禁毁书中,有不少现存最早的版本是《荆驼逸史》本,如其中的《东塘日札》(即后来流传的《嘉定屠城纪略》),更有些书只有《荆驼逸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