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部文史故事集,作者以故事的形式整合石拐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向读者展现石拐地区独特的文化魅力,吸引游客前来观光旅游。石拐为蒙古语“喜桂图”的汉语转音,意为“有密林的地方”。石拐地区历史悠久,于1956年设石拐矿区。1999年,石拐矿区更名为石拐区。本书分史海钩沉、沧桑记忆、民间故事、煤城往事四个部分,全面展示石拐
《大同市志(1986—1992)》由中共大同市委党史研究室(大同市地方志研究室)组织编纂,主编李吉。全书近100万字,较全面地记述了1986年至1992年大同市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科技、人物、社会诸方面的发展情况,并配有彩色插图,全书依托大同市各相关机构提供的历史数据和档案资料,重点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大同市各
本书为作者的博士学位论文,浙江省社科规划后期资助项目。西湖文化景观是世界文化遗产,城市乌托邦是人类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的一种愿景。本书借用西方公共性与乌托邦的思想理念,提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乌托邦元素,用于西湖文化景观的公共性阐释,以及西湖审美文化的解析。以西湖文化景观的乌托邦性如何形成为切入口,在中西方乌托邦思想的
该书为研究濮阳历史文化的通俗读物。濮阳文化底蕴厚重,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颛顼遗都”“帝舜故里”之称,被中国古都学会命名为“中华帝都”。该书稿精选濮阳五县二区的著名遗址、碑刻、古代教育、著述、重大战事、地方戏曲以及历史人物等加以介绍,全面呈现了古代濮阳的文化面貌。该书对于弘扬濮阳优秀文化,激发全市人民建设美好家园的自
该书为地方村落文化图书。该书稿全面、系统、客观、科学地记载了江西省新干县域内的国家级、省级、乡镇级古村落。古聚落以及古民居是中国建筑遗产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往往具有鲜明的地域和民族特色,体现着独特的传统文化特质和深厚的人文内涵。新干人居历史绵延久远,在山地丘陵、交通故道和水域附近分布着众多乡村聚落。这些古村落顺应不同的自
宜昌是一座古老的荆楚文化重镇,位于长江上游与中游的分界点,是楚巴文化的发祥地和长江文明的重要策源地。本书讲述了宜昌的城市历史文化,共分为31章,作者采用“信史+非虚构(文学)+概述提炼”的方法,以历史为经,以人物为纬,以数据为支撑,以重大事件为节点,以鲜活故事为亮点,将叙事性表达、描写与评说融为一体,记录了这座老城的街
本书收录将近四十位原南市老居民的口述回忆,所述内容从20世纪20年代到90年代,第一次从民间的视角生动展现了南市地区近百年的发展轨迹和沧桑变化,内容涵盖商业、艺术、民俗、戏剧、电影、曲艺、杂技等各方面。对于天津来说,南市地区是个极其特别的区域。这里由于历史的原因,形成了著名的“三不管”局面,深刻影响了天津城市的发展进程
本书为二十世纪初期鸟居龙藏在华考察精华图录之一,是作者在1906年至1908年及1930年至1933年期间,对内蒙古和东北地区进行深入考察后所撰写的一部重要著作。首版于1936年,由东方文化学院东京研究所印发。由四册照片集组成,照片内容涵盖了以辽的上京都城为中心的遗迹遗址、辽代庆州城遗址、巴林长墙、多座辽代陵墓等,共计
本书为《方志发展史》一书的修订版,内容涵盖从方志起源到新中国修志绵延了2500多年的方志发展史,共分以下几章:(1)绪论;(2)方志的起源和方志定型前的雏形方志;(3)宋代方志;(4)元代方志;(5)明代方志;(6)清代方志;(7)章学诚和方志学;(8)民国方志。本书集百家之言,重新对有关方志性质、功能、志鉴关系、与其
南宋全书是“五位一体”杭州全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杭州南宋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利用的基础前提和依据载体,包括通史、文献集成、研究报告、丛书和辞典。其中,文献集成定位为史料集,突出“全”字,做到应收尽收;研究报告定位为论文集,突出“专”字,主要收录第八届“两宋论坛”征集的优秀成果。本届论坛以“世界文化遗产与古都现代化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