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分论题全球化在东亚的开端、古典作品研究、思想史发微、古文今刊、旧文新刊和评论6部分,主要内容包括:日本近代化的准备期:织丰政权的意义;从世界史看织丰政权的军事商业特征等。
本书主要梳理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文莱、缅甸、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东盟十国年度文化发展的热点情况。全书共分为四大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为综合报告。论述年度东盟各国文化发展的内部总体特征并提供决策建议。第二部分为年度东盟各国文化发展热点情况。第三部分为专题报告。聚焦东盟国家与中国、日本和东盟各国内部文化
《神奈川冲浪》是日本文化的重要象征符号。千年来,伴随着与中国及西方的交往,日本在历史潮流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气质与美学特点。20世纪的近代化让“和文化”的影响扩展到亚洲之外,21世纪的“CoolJapan”战略更将其推向全世界。本书是一部全景式展现日本文明进程的通识作品,从史前考古发现开始,讲述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趋势、宗
《日本风情志》为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冯玮多年精研日本史的成果文字结集,是一本关于日本风情研究的专著,全书围绕语言、文字、阶层、衣食住行等文化生活层面,深入剖析日本社会人际风俗的特点和历史演进,文学性知识型俱佳。何谓风情?按照辞典的定义,风情既可以指男女相爱之情,也可以指风土人情,而日本的风土人情充满男女相爱之情,几乎合二
文化“走出去”既是全球化语境下不同国家间对话与交往的趋势,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提升国家软实力的内在需求。电影兼有文化和经济的双重属性,具有强大的跨文化传播力和辐射力,在传播民族文化、塑造国家形象、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书以跨文化传播为研究视角,以1949一2018年在中亚国家传播的中国电影为研究对象
本书是作者在印度参加各类活动和在各地游历的现场观察与过程记录,差不多是田野笔记与对话录的综合。本书虽然以“对话印度”为名,但本意是与印度社会对话,或者说是发生在印度的对话。它是作者与印度学者和学生对话的结晶,也是学术交流的结晶。
随着时代的变迁,文化有了多层次多角度的延展,文学作品的文化解读也发生了复杂的变化。在理解文学作品的最初,研究者一直倾向于去理解作者写作当时的具体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而且一直坚持这样做,因为这一环是必不可少的。特别对于初次涉猎文学的人来说,对作者本人及当时文化社会环境的了解是接受外国文学,特别是接受日本文学的一剂特效药。
《迷上日本:100种极致文化体验》深入日本,从敬语到和服,从怀石料理到茶道,以手绘的形式,书写了日本旅行的方方面面。这个简素而又带着超复杂符号系统的国度,以四季为审美准则。当地人敬畏自然,食材原产地和应季是日本料理强调的观念,同时他们还坚守信仰,会给茶具取好听的名字甚至失手打碎了要作揖致歉。这些皆有来处的趣味,激起了多
本书通过对日本文化的全面介绍和总结,提炼出了一系列日本文化的典型特征。内容包括:日本古代文学发展;日本近现代文学发展;日本文化的特征;日本的艺术、体育、教育与语言等。
什么是父权制?当代女性又是如何遭到父权制压迫和剥削的?女性解放道路在何方?本书是作者历经十年完成的重要作品,是其在第二波女性主义接近尾声,后现代女性主义思潮、酷儿理论兴起之初,对女权主义各个派别,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的再次思考。近代社会在“资本主义”支配的“市场”和“父权制”支配的“家庭形态双重控制下,以无偿的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