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揭示了中西方国防话语的异同点,洞悉西方国防话语的的特点和规律,进而在习近平主席“一带一路”倡议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略构想中,找到能够被西方接受的表达方式,实现“中国立场、国际表达”,从而为构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国防话语体系提供具体的参考和借鉴。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军事革命经历了以简单“要素集成”为特征的互联互通、综合集成的联合作战,正在进入以“万物互联”为标志的多源信息融合的网络中心战阶段,未来即将迈向以“数据计算”为支撑的智能化作战阶段。智能化战争是以“网络信息”为基础、以“数据和计算”为核心、以“智力对抗”为根本的一种全新的作战形态。本书通过全面分
德国军事家克劳塞维茨说:“就根本而言,战争艺术就是在战斗中使用指定工具的艺术,对于它并没有比‘战争指导’更好的名字。战争指导包括战斗的计划和指导……于是就产生两种不同的活动:一种是个别战斗本身的计划和执行;另一种是协调个别战斗之间的关系,以求达到战争的目的。前者称为战术,后者称为战略。”战略必须紧扣时代潮流的大势才能得
《战略艺术》是一部以人类战争为研究对象的学术专著,作者通过对数千年战争历史的深入研究,从历史和现实两个角度,揭示了战略的基本规律,诠释了战略与人类生活的紧密关系,主要就什么是战略,以及应该如何思考战略问题,从理论上对“战略”作了一个系统性的论述,内容分为战略概述、战略目标、战略力量、战略途径、战略格局、政治主张、联合与
《海权论》是阿尔弗雷德·马汉的经典名著,书中作者首次提出了海权的概念,并将控制海洋提高到国家兴衰的战略层面。在作者看来,海权维系着一个国家的命脉,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掌握了世界的命运。全书从地理位置、自然结构、国家疆域、人口数量、民族特性、政府性质等六大视角解读了海权至上的观点,书中穿插讲解了人类历史上几次
本选题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书稿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早提出“战略威慑能力建设”这个重大命题,聚焦“威慑能力”开展研究,在学界研究的基础上,把威慑研究的“学术性”推向了“应用性”;二是*早对“战略威慑能力”进行了系统化研究,研究紧紧围绕“什么是战略威慑能力,为什么要提高战略威慑能力,怎样提高战略威慑能力
21世纪的全球化信息时代,科技的力量让未来战争的面貌焕然一新。 技术改变了战争的维度:战争不止发生在两军对垒的前线,不仅仅是双方士兵血肉之躯的碰撞;它也发生在全球互联网、跨国贸易和科研领域,将后方的编程人员、金融专家、私企雇员卷入其中。 技术改变了战争的效率:*式的无人机、远程导弹被投放战场,全面提升杀戮的速度;元计算
战略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其内涵和意义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演进。本书作者以其个人的经验和知识为基础,试图提出和解决三个问题:一是何谓战略和战略本书是一本关于古今中外的伟大的战略家的为将之道和战略思想的入门性读物,分为中国篇和外国篇,以时间为纲,重点讲述其著作的成书背景及其中反映出的战略构想,旨在阐明“战略家”这一名词的意义
本书藉由详细的历史考证与战略、战略分析,详述中外古今伟大将领运筹帷幄、身先士卒之“将道”,以及关键战役背后精彩的神机妙算。每篇皆深入剖析每个特殊的时空环境下当事者应该做出如何应变,以收天时地利人和之效。既是精彩的战争纪录,也是对当时政治、科技、社经概况的考察。本书在2016年版的基础上作了修改和完善。
彭德怀是人民解放军的主要创始人和奠基人之一,是人民解放军*统帅部的核心成员,我军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事业的重要领导者;他以卓越的军事才能,坚定的政治品质,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赢得了崇高的威望,受到全军将士的爱戴。 彭德怀的兵法与谋略,源于他丰富的战争实践。他善打硬仗,身先士卒,作风勇猛,敢于面对气势汹汹的万千敌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