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儿童的观念”、“学校生活”和“家庭”三部分。其中包括生命的年龄、发现儿童、儿童的服装、小小游戏史、两种儿童观、中世纪的年轻学生和老学生、学校年级的起源、学生的年龄等内容。
英国1998年《人权法》第3条和第4条要求法院在尽可能的情况下对英国主要立法作符合《欧洲人权公约》的解释,当这种解释努力失败时,允许法院宣告主要立法与《欧洲人权公约》不一致。这种不一致的宣告对议会没有拘束力,也不直接影响案件当事人的权利与义务,但议会迫于政治压力往往会根据法院的宣告修改与公约不一致的主要立法,这种结果显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欧洲大部分国家的君主仍然享受着最后的繁荣,虽然“君权神授”的时代早已远去,但宪政似乎还没有真正威胁到君主的权威,他们仍然是各自国家生活中闪闪发光的核心。欧洲依靠王室联姻保持着脆弱的和平,一切似乎都将持续下去。但当萨拉热窝的枪声响起,美梦破灭,德皇、沙皇、英王……12位君主都被命运裹挟,带着自己的国家投
浙江树人学院白俄罗斯研究中心于2022年10月13日举办2022年白俄罗斯国内形势和对外政策研讨会。本书为该研讨会论文汇编。共收录文章18篇,着重探讨白俄罗斯政治、经济、文化、教育、语言合作与教学研究等情况,为广大读者提供一个深入了解白俄罗斯的窗口。
1909年4月,七位俄国著名人文社会科学学者的文章合集《路标》在莫斯科出版,包括《哲学真理与知识分子的真理》《英雄主义和苦修主义》《创造性的自我意识》《知识分子与革命》等论文。这部文集鲜明地表达出一部分俄国学者对俄国激进知识分子的革命思想及其实践的反思与批评,旨在引导俄罗斯民族关注精神世界,构建属于俄罗斯民族的内在价值
本书以17至18世纪英格兰北部最重要的纺织重镇哈利法克斯为研究对象,探索了西方文化史中的若干重要课题。作者认为,一个群体的阶级认同取决于其成员共享的一种文化,一种在共同世界观中包含经济、社会和政治因素的文化。他剖析了在资本主义大型纺织企业侵蚀独立织工和自耕农的过程之中,一个日渐富裕的制造业中产阶级精英是如何在哈利法克斯
萨宾娜·梅尔基奥尔-博奈萨宾娜,法兰西学院(CollegedeFrance)文化史教授,尤为关注法国历史中的感官与女性的变迁。让人发笑曾是男人的特权。长期以来,女人的笑意味着癫狂与失控,笑与女性气质被以礼仪、美丽和谨慎的名义对立。本书作者致力于破译这一禁忌的历史原因,并展示了女人如何逐渐获得让人发笑的权力。全书从古代礼
本书是对国际史学界关于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两次大讨论批评性学术审视的结果。这两次大讨论的局限性在于,在理论上受传统的否认商业可以创造财富的观念的影响,以及受上述理论的影响,设定资本主义起源于农业,在研究中限于从农业领域去探讨欧洲如何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出现了研究观点的片面性。本书从经济制度、社会结构、国家制度
《法兰西君主制度》是16世纪法国极富影响力的政治思想名作。作者克劳德·德·塞瑟尔于1515年撰写本书,将其进献给登基不久的弗朗索瓦一世。塞瑟尔在书中就法兰西政制和政治实践中的具体问题进行了全方位的阐述。他在赞颂法兰西君主制的优越性以及国王的权威的同时,认为法兰西王权受到三道缰绳的约束,即宗教、司法与定制。以“维系与增益
作为推行政府和民间合作伙伴关系的“后发国家”,德国民间部门的发展路径与英美存在较大差异,它既能与政府确立相对密切的关系,又能保持自身独立性,从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市场主体。德国政府拥有悠久的地方自治传统,常以实现和谐有效的社会治理而著称于世,较为成功地引进并推广PPP发展模式即为其中的标志之一。PPP在德国的推行并非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