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是作者与美国自然博物馆合作,为对美国自然博物馆感兴趣的人设计的游览终极指南,帮助读者认识和熟悉博物馆内最受欢迎的七个主要展厅。全书提供了7个展厅、37个展馆的详细信息,配以精美的展馆插图和简单的图表说明,展示了展厅当中重要展品的来源、制作和收藏价值。为了方便浏览,全书按照展厅分为7个章节,涵盖了现代哺乳动物馆、脊
科技场馆和学校是培养青少年科学素质的主要阵地,肩负着推动教育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责任。如何充分调动科技场馆和学校的优势资源、有效促进科技场馆与学校之间的深度融合,是馆校结合科学教育工作的核心议题。“馆校结合?科学教育”论坛自2009年举办以来,已经成功举办十一届,中国科普研究所一直在促进青少年科学素质测评和培养
中国特色现代科技馆体系是具有世界一流辐射能力和覆盖能力的公共科普服务体系。本书系统梳理了中国特色科技馆体系的建设背景、内涵与构成、功能与特征、目标与任务等,研究分析了实体科技馆的场馆规划与建设、内容建设、信息化建设、特效影院建设,流动科技馆和科普大篷车运行管理面临的挑战及未来发展展望,农村中学科技馆、社区科普场馆和青少
科普场馆是重要的科普阵地,其中的展教项目则是场馆的展教载体,具有很重要的科普功能。展教项目也是科技馆、自然科学博物馆、科技专题馆、科普基地等科普场馆中不可缺少的项目,对其进行评估不仅是做好科普展教工作的需要,也是科普场馆自身发展不可或缺的工作。本书主要从评估出发,针对科普场馆的展教项目评估讲述了评估的原则、方法、路径、
本书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2019年度报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年度报告定位“展示基金成果、交流基金工作、统计基金数据、记录基金发展”,积极拓展信息公开渠道,留存宝贵档案资料,传播优秀资助成果,弘扬科学基金文化。本书主要分为概述、201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情况与项目选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结题情况及项目成果巡礼
本书对科技馆体系建设的经验总结与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梳理,分析当前体系建设的新形势、面临的挑战和制约因素,对科技馆体系运行机制进行创新提升,为科技馆体系建设未来发展提供前瞻性对策建议。本皮书共分为六部分:总报告、场馆篇、专项篇、探索篇和借鉴篇。总报告系统介绍了中国现代科技馆体系的建设背景、内涵、组成成分及运行机制,分析其
《“一带一路”科普场馆发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汉文英文)》收录了参与本届研讨会,来自“一带一路”沿线近20个国家30多个科普场馆的研讨会展示内容,内容围绕“协同共享、场馆互惠、共建科学传播丝绸之路”主题,涵盖了自然历史博物、科学技术、天文等众多领域的知识,是一本面向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科普场馆发展成果集萃。
科学博物馆一直在变化和演化,就像科学本身那样。《国家的科学》从独特的视角,浏览了宏观层面的国家博物馆制度,并对博物馆的角色变化以及科技博物馆在范围更大的社会中所承担的公共感知作用进行了研究。它展示了科学物品的收集和展示手段,探讨了国家、工商业、博物馆资助之间变化而日趋艰难的联系。本书还在其他博物馆的背景下研究了伦敦的科
“中国流动科技馆”项目在国家财政经费的支持下,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指导下,由中国科学技术馆开发实施。该项目以科技馆经典展品和高新技术展示构建的展览为载体,以流动展出的方式将展览资源送到尚未建设科技馆的地区,为公众提供科学教育服务,促进科普服务的公平普惠。《BR》本书主要分析并研究了中国流动科技馆项目实施以来的科普教育效
本书是中国科技馆为纪念建馆30周年,组织人员撰写的,分为场馆建设、展览展示、教育活动、运行管理、中国特色现代科技馆体系、结语以及附录七个部分,从不同角度总结了中国科技馆30年来的发展历程,为公众了解中国科技馆提供了权威、全面的素材。本书记录了中国科技馆的发展史,承载了几代科技馆人的光荣与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