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书是中国书法的最高境界,因为草书完全打破方块字形体的制约,以草法的点画、符号、连属和变化万千的笔墨技法,尽情地通过草书物化形态表达创作者的心灵情感。世间无物非草书,这是其他篆、隶、楷、行诸书体所不具备的特性。在中国书法史上,怀素与张旭齐名,并称“颠张狂素”,两人把中国草书推向了历史性最高峰。有唐1200多年以来,鲜有
姜立纲作为明代书法大家,可惜他的墨迹留传下来的非常少。现在,除瑞安市文物馆珍藏的《李太白梦游天姥》草书中匹和三方楷书墓志碑石外,全国其他地方包括故宫所收藏的作品寥寥无几,非常宝贵,这更凸显出姜立纲墨迹的珍贵。这套《姜立纲手书四书》,全书共十八卷,其中《论语》二卷、《大学》一卷、《中庸》一卷、《孟子》十四卷,全文大字楷书
沈尹黙书法作品广泛流传于海内外,深得人们的喜爱。沈老对书法的理论阐述结合了自身大量的书法实践,他十五岁已可为人书写扇面,在书法艺术上可谓年少成名,然对于书论的总结与阐发,却较晚。为普及传统文化艺术,他陆续整理、发表了很多书法学习的经验,这些文章在语言上力求深入浅出,使人易于接受,绝不作玄妙之言,以期能对后学有所帮助。
中国的书法艺术源远流长,是中华文明目前很为独特的一种艺术形式,它充分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也很能体现中国文人的精神境界,各朝各代都有书法名家辈出,别开生面、各具特色。为了弘扬国粹,从古到今无数仁人志士致力于对书法艺术的保护和发扬,他们不仅将大量的名家名作临摹、刻石,还刊印了众多书法作品集,让这些瑰宝流传于世。《行云
傅山(1607—1684),明清之际道家思想家、书法家、医学家。初名鼎臣,字青竹,改字青主,又有真山、浊翁、石人等别名,汉族,山西太原人。傅山先生的遗墨,片纸只字,珍逾拱璧,他的独特书风代有传人,盛行不衰。在傅山的传世法书中,“杂书册”是一个值得注意的品种。本书册纵26.4厘米,横29.8厘米,共八开,现藏浙江省博物馆
中华蒙学经典《千字文》,原是皇家子孙启蒙教育的秘籍。相传南朝梁武帝为了培养教育子孙,巩固江山社稷,命大臣在碑文中拓下不重复的一千个字,供皇子们学习、书写所用。但由于互不关联,诵读难以上口,书写亦难生思绪情怀,遂特召博学多才的史学家周兴嗣专门为其而韵之。铁线篆是篆书中的特殊形体,它细如丝而坚如铁。为方便读者、书者通篇或有
本书带领读者纵观历代书法名家的作品,品读那悠久历史的印记,感受那灿烂的中华文明,去领略它独特而神妙的魅力吧。中国的书法艺术源远流长,是数千年中华文化的积淀。数千年前,中国人就发明了汉字,经过各个朝代的完善与发展,汉字被艺术性地创造和美化,形成了独特的书法艺术,展现出或沉朴厚重,或飞扬流转,或森严宏大,或肆意狂放的种种风
黄庭坚(1045—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王史二氏墓志铭稿》,纸本,由《王长者墓志铭稿》和《史翊正墓志铭稿》合成,现藏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王长者墓志铭稿》,行书,纸本,30.3cm×78.5cm,凡22行,328字,约书于元祐元年(10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别号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今上海市)人。明后期著名书画家,擅画山水,为“华亭画派”杰出代表。书法出入晋唐,吸收古人书法的精华,但不在笔迹上刻意模仿,自成一格,兼有“颜骨赵姿”之美。董其昌是中国书法史上颇有影响的书法家之一,其书法风格与书学理论对后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册收录董
本选题为扬州职业大学陆学松主持的课题《城市人文精神传承与实践科研团队》(编号为KYCXTD201902)的成果之一。 书法艺术与园林艺术都是中国传统的文化艺术,在坚持文化自信、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今天,有必要对二者进行深入的研究。 课题引论部分主要介绍了书法与园林的内涵、书法与园林的关系。两者的关系分为狭义的关系、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