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深入浅出介绍激光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技术等内容。第1章介绍激光诞生过程中与量子力学出现有关的基本历史事实,以及这些历史事实中的数学物理内容。第2章介绍谐振腔的稳定性、谐振腔中的模式。第3章介绍高斯光束及其与谐振腔的关系。第4章介绍激光器内光和原子的相互作用,包括光谱加宽、增益机制、激光振荡的过程。第5章介绍光的调制技术
本书的内容主要涉及激光冲击强化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包括激光冲击强化技术的概念与内涵、发展历史、发展现状与展望,物理模型和数值模拟方法,典型材料和结构的激光冲击强化工艺,质量控制技术和强化后的测试分析技术等。本书立足于作者在激光冲击强化改善金属零部件疲劳性能等的一系列研究成果,其创新之处在于给出了已用于生产实际的激光冲击强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激光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内容包括激光超短脉冲技术、激光模式选择和稳频技术、激光放大技术、光学晶体材料的应用、非线性光学技术、光通信无源器件技术、激光在波导介质中的传输技术,并结合具体应用对光电技术的新进展进行了简要描述,使其更符合光电技术发展的要求。
本书聚焦有机光电材料的基本理论研究,首先从聚合物中能带、元激发(孤子、极化子)结构与运动方程出发,介绍导电聚合物的光谱与载流子传输过程,然后探讨有机聚集体的光谱和给受体复合体系中的光致电子转移过程。从唯象模型出发,给出有机光电器件的基本物理模型与数值描述,然后返回到OLED和OFET器件的微观模型,即分子激发态过程与电
本书收录了“武汉光电论坛”系列学术讲座中的第118期-143期,该论坛由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发起并组织实施,每期报告均由领域内知名专家演讲,旨在介绍光电科学前沿和专业技术进度,讨论关键科学问题与技术难点,预测学科及产业发展趋势。
本书主要有三部分内容。一是电磁理论:包括矢量分析、电磁现象的普遍规律及基本方程、电磁场的波动性、电磁波的辐射、平面电磁波在绝缘介质和导电介质中的传播,以及电磁波的反射折射问题等;二是量子理论:包括热辐射、光量子、波粒二象性、氢原子光谱及玻尔理论、波函数与薛定谔方程、力学量与算符、微扰理论、光的吸收和发射等;三是固体光电
全书分为五篇共16章。第一篇是入门篇,2章,是激光器的发明,概况,应用概述。第二篇2章,是光的发射和原子跃迁,典型激光器。第三篇2章,谐振腔,激光放大。第四篇8章,激光束的特性,包括:激光的纵模和单色性,激光的频率宽度,激光束的传播和强度分布,激光的偏振,连续激光器的稳定性,激光的脉冲特性,连续运行激光器的输出功率,激
《光机系统设计(原书第4版)》分两卷、共19章。本书为卷Ⅱ,由8章和附录组成:第1章影响反射镜性能的因素;第2章大型反射镜设计;第3章光轴水平放置的大孔径反射镜安装技术;第4章光轴垂直放置的大孔径反射镜安装技术;第5章大孔径变方位反射镜的安装技术;第6章金属反射镜的设计和安装技术;第7章光学仪器的结构设计;第8章新兴反
这套书包括两册,主要阐述了激光的基本特性及其应用,《定制光1:生产用高功率激光器》是姊妹篇中的第1册。《定制光2:激光制造技术》主要聚焦于激光的应用,而本书则致力于阐述常用的激光光源及其在大功率应用中的潜力。
提出并实现了“蛛网型”光学OAM动态发射器;提出并实现了“齿轮型”光学OAM动态发射器;提出了利用激励光束在传播过程引入的径向相位梯度,来连续调控近场OAM拓扑荷数的方法,并进一步提出了利用金属多边形结构产生和调控OAM阵列态的方法;提出了物理可实现的构成高维封闭空间的“准角态”概念,基于此概念可以实现系统复杂度与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