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覆盖了地球表面的四分之三,是自然界最重要的水体组成部分。近几十年,随着沿海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海上石油开采、船运活动等人类活动的影响,一些有毒有机污染物和金属元素等纷纷被带进海洋,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后果,整个蓝色地球逐渐变了样。海洋污染中陆地污染源占了80%甚至更多,它们通过江河径流、大气扩散和雨
全球气候变化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应对气候变化是全人类共同的事业。我国承诺,将于2030年实现碳达峰,于2060年实现碳中和。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碳库,碳储量是大气的50倍,陆地生态系统的20倍,对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尤为重要。因此,本书从气候变化、碳达峰碳中和、海洋生态系统碳汇、海洋碳封存、蓝碳交易等多个维度诠释海
本书从海洋石油工业发展角度入手,介绍了海洋溢油的风险和国内外典型重大溢油事故及其救援情况;提出了在日常管理中应建立一套包括体制机制建设、基地规划布局、应急装备技术发展、应急队伍管理和国际资源协调等要素在内的溢油应急响应体系,并给出发展建议。本书首次站在国家溢油应急管理规划的高度,提出统筹我国各海域各地方的溢油应急能力建
本书研究内容通过资料搜集与野外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东营市黄河口及其南部区域,影响莱州湾典型海域的陆域水环境、陆域入河污染源及海洋环境开展系统调查与评估。在调查及研究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实施牡蛎礁生态治理示范工程,探究牡蛎礁的生态环境修复成效并开展修复成效评估。最终根据监测调查、模型模拟与工程建设相结合的评价成果,制定了
从系统科学的角度出发,以区域港口群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评价与治理为主题进行研究。首先,全面梳理区域港口群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相关理论基础,明确我国未来港口群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相关要求;构建港口群碳足迹测算与港口环境承载力评价模型,完善区域港口群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最后基于我国港口产业发展现状,结合国内外港口群环境协调发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近年来中国政府反复强调的关于人类社会的新理念,也是中国外交的新思维。“人类命运共同体”强调是一种互利共生、合作共赢的新理念。北极海洋生态安全因气候变化而成为全球性议题。基于北极气候变化属于“全球共同关注事项”,目前的北极海洋生态安全治理机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功能不足,中国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
全书共分为9章:第1章主要介绍了赤潮的概念和赤潮的分类;第2章主要介绍中国赤潮生物种的生态特质,包括我国主要赤潮生物、我国赤潮生态分布特点、赤潮生物学特征及赤潮环境因子特征;第3章阐述了赤潮过程中藻际微生物的组成、功能与网络;第4章介绍了中国有毒赤潮生物的产毒特性及其有毒赤潮影响和危害;第5章重点介绍了赤潮的检测和监测
本书聚焦于海洋防污技术前沿,围绕仿生防污材料的设计制备和性能评价,系统介绍了海洋生物污损及危害、生物污损防除技术的发展历史与现状、天然产物防污活性物质、防污活性酶、微结构仿生防污材料、亲疏水调控仿生防污材料、动物黏液功能仿生防污材料、多特性协同防污材料,以及防污材料的防污性能评价方法等内容。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如何解决实时系统中基于物理的海上溢油模拟及交互问题,二是对基于物理的流体模拟及交互方法的研究,三是对多相流模拟及基于GPU(GraphicsProcessingUnit)的并行加速等问题的深入研究。本书主要创新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提出了一种基于NBFLIP(NarrowBandFlui
基于海洋-大气的文献数据、历史观测资料、再分析资料和卫星遥感数据,本书研究了气候变化对中国近海环境和海洋初级生产的影响,评估了浮游植物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脆弱性和风险管理等问题。全书6章,阐释了狭义和广义气候变化的概念与定义,着重分析了中国近海气候变化的基本特征;研究了东亚季风和海洋动力过程对中国近海海温等生态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