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证如山3:吉林省档案馆馆藏日本侵华邮政检阅月报专辑2(日文版)》辑录的是1940年邮政检阅档案,这些档案是侵华日军自己形成的档案,完全出自日本侵华历史的制造者、亲历者和见证者之手,历史性和真实性不容置疑。反映日本侵华暴行历史铁证,控诉日本军国主义屠杀中国人民和践踏中国人民人权所犯下的滔天罪行,对维护二战后的国际秩序
《铁证如山3:吉林省档案馆馆藏日本侵华邮政检阅月报专辑2(俄文版)》辑录的是1940年邮政检阅档案,这些档案是侵华日军自己形成的档案,完全出自日本侵华历史的制造者、亲历者和见证者之手,历史性和真实性不容置疑。反映日本侵华暴行历史铁证,控诉日本军国主义屠杀中国人民和践踏中国人民人权所犯下的滔天罪行,对维护二战后的国际秩序
《泰戈尔笔下的印度》中勾勒了印度自古至今的浅显轨迹,探讨了印度古代经典的深厚内涵;展示了印度近代一幅幅真实的历史画卷;以犀利的笔触分析重大社会问题;对印度的婚姻制度、社会弊病、风俗习惯、祭祀庆典,表达他的深刻见解。阅读他的诗性论述,不仅能了解印度民众别样的行为方式和风土人情,也能获得美的享受。
顾名思义,书名就是日本文化的象征。“菊”本是日本皇室家徽,“刀”是武士道文化的象征。作者用“菊”与“刀”来象征日本人的矛盾性格,以一个西方人的冷静视角,通览日本独特的文化传统和民族性格。1951年该书被列入日本《现代教养文库》,到1963年已再版三十六次。1982年出版的一本介绍“日本学”名著的书中称赞此书是现代日本学
《阿拉伯研究论丛》是教育部区域和国别研究基地——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阿拉伯研究中心主办的关于阿拉伯研究的集刊,内容聚焦于广大阿拉伯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及外交等方面的研究。本刊以阿拉伯研究论坛为依托,选取学者于论坛上发表的学术论文,编选成册,以有益于国内阿拉伯研究的积淀。
在中韩关系稳步发展的背景下,中国学术界对韩国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韩国研究论丛》为复旦大学韩国研究中心组织编写的连续性出版物。本辑主要分为三大部分:政治、外交与安全,历史、哲学与文化,社会、经济与管理,内容涵盖了理论探讨、历史问题研究、热点问题研究以及文学艺术等方面,基本反映了国内相关研究的**进展,为关心相关问题的人
本书共收论文26篇。其中,日语研究5篇、日语教育研究5篇、日本文学研究4篇、日本文化研究4篇、日本社会研究2篇,今年刚刚毕业的硕士研究生的5篇优秀硕士论文。论文包括《次要范畴存在的可能及理论意义——代动词suru的语法角色》、《百年日语教科书中的故事性题材选文研究》、《日本农村治理的变迁及启示》等。
《“他者认识”与日语教育·日本学研究暨南大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收录了2013年暨南大学“他者认识”与日语教育·日本学研究国际研讨会上提交的论文。全书分为三大部分:“他者认识”与文学·艺术研究、“他者认识”与文化·思想研究、作为“他者认识”的日语教育·日语研究。
本书由历史文化篇、文学篇、语言篇、政治篇、经济篇五个单元组成。内容包括:泰国的封建社会与萨迪纳制、从素可泰碑使用干支看泰族族源、汉语和泰语的联绵词、泰国农用地百年改革及其对我国的启示等。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法战越战争;奠边府战役:法军的溃败;美越冲突升级;滚雷行动;夜间封锁:看不见的对手;空中突击:直升机上阵;河畔:棕水之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