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现儒家文化的光辉 《近思录》解读 徐明全
该书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结项成果。该书以湖湘学派、龟山学派以及江西诗派之道论与其文学之相互关系为研究对象,对于三大群体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学术思想的嬗变轨迹与过程予以全面的梳理,对于三大群体理学思想嬗变影响下的文学观、文艺思想之演变以及具体的文学创作进行彻底的考察。虽然涉及内容较多,层次较为复杂,但该书在具体的研究中,以理学
从王安石的生命与学术历程出发,在与北宋其他思想流派的比较中,展现荆公新学的独特价值以立足经典的制度建构为核心的事功之学。亦论述新学门人的生平、著述,新学的盛衰与影响。附录为王安石《易解》辑佚。
1989年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第一版,2023年崇文书局再版。本书是一部研究宋明理学与文学关系的专著,介绍了由宋至明清之际不同时期理学思想与文学体例的发展,以及文学与理学思潮的关系。作者认为,理学家强调性、理,文学家关注情、真;以自由表达为主旨的文学,与理学思想必然是相互排斥的。本书从反理学的角度出发,将宋元至明清时期文
苏东坡在写给友人的书信最后,经常用倍万自爱或类似文字做结语,比如:给王迥伏冀倍万自爱;给释法言惟万万自爱;给王箴余惟万万保爱。本书以倍万自爱为切入点,以苏东坡的作品与经历为依托,探求他的自爱逻辑与价值观,发掘他享受人生的秘密。全书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自我存在,通过苏东坡的前世传说和梦境异事认识苏东坡的生命本质,学习
本书采用以点带面的方式,以《宋元学案》中的学案及其学者为点,以《宋元学案》中的学派及其思想史脉络为线索,围绕《宋元学案》及其相关原典,探讨了《宋元学案》的思想史建构及哲学诠释诸方面。在思想史的研究上,本书分析了《宋元学案》中的学派概念及地域特征,进而依据师承、宗旨、地域等要素将《宋元学案》中的学案及其学派分成八个阶段和
九州大学图书馆藏有古写徽州本《朱子语类》,共九函,四十二册,一百四十卷。徽州本保留了许多黎靖德编《朱子语类》所没有的内容。徽州本上承《池录》,下启黎编,在语录到语类的形成过程中处于关键的地位。 此次整理,以日本九州大学藏朝鲜古写宝祐二年再校徽州本《朱子语类》为底本进行点校,通校本为台北正中书局1982年以日本内阁文库藏
本书比较全面地考察了二十世纪前期前辈们关于张载关学研究的成果,从中选录了62篇有代表性的研究文献,将其汇集成书,以飨读者。书稿内容涵括钱穆、钱基博、陈垣、陈三立、党晴梵、曹冷泉等多位著名学者的研究论著,全面展现了民国时期关学的发展状况与传衍流变,弘扬了关学的优秀精神和精湛智慧,凸显了关学学人崇尚节操的人格追求、勇于造道
本书比较全面地考察了二十世纪前期前辈们关于关学与陕西历史文化的研究成果。该书稿所收入的论著文献,主要体现了关中学人在二十世纪前期对关学的重新建构,体现了这一时期陕西学人从时代或者地方文化精神的视野和维度,去建构陕西人文精神以满足时代需要的努力,内容涵括钱穆、钱基博、陈垣、陈三立、党晴梵、曹冷泉等多位著名学者的研究论著,
本书为“闽南文化丛书”中一本,以哲学范畴为基本内容,以哲学范畴的变化与发展为逻辑线索,从客观本体论、主体本体论以及认识论,三个角度切入,对十一位有一定影响力的闽南理学家的哲学思想进行梳理和诠释。分析了不同时代的闽南理学家,在朱子理学的基础上,做了哪些创造性的发挥。作者试图对这些变化的历史、个人以及环境因素做出具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