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王朝是继夏而起的三代第二朝,上承夏文化的精华,下开周文化的新局。本书通过大量出土文献的推演,力图还原商代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诸多方面;引导读者通过中国*早的成熟文字体系甲骨文来认识遥远的商代;利用深藏地下数千年的龟甲兽骨,为曾经陷于历史迷雾之中的殷商时代撰写一部信史。
夏,通常被认为中华文明的起步阶段。本书主要讲述上古至夏代的历史文化。自五帝时代起,依次讲述夏的建立、兴盛到衰亡的过程以及夏代的政治体制、文明程度、礼制文化与民众生活,还从文献与二里头遗址两个方面论证夏代历史的真实性。作者认为,夏已经走出传说时代而进入我们民族的信史,是我们民族的共同记忆;被很多人目为荒诞不经的神话,作者
周,由一个蕞尔小邦开创出八百年王业,孕育了郁郁乎文哉的风雅颂,发展出钟鼎彝铭的青铜文明高峰,构建了影响后世深远的礼乐秩序。本书较为全面地展现了西周的历史进程与社会风貌,突破了传统阶级史观主导下的奴隶社会与氏族社会的论述,在史料的基础上形成历史性解释,揭示西周制度和文化对后世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自两汉之际开始,中国成为向周边地区辐射的文化源地。在汉籍的域外流传方面,日本以保存数量众多、衍生品种丰富而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中主要在南北朝时代(1336-1392)刊行的五山版汉籍,可称为其中佼佼者。 十三世纪中后期,日本效法宋代“五山”名号,在政治中心镰仓定建长寺等五寺为“镰仓五山”;十四世纪中期,又在京都定天龙
“大家学术”第一辑将目光投向蜀学,选择了近代七位四川地区卓有建树的学人:徐中舒、冯汉骥、刘咸炘、项楚、汤炳正、卿希泰、杨明照。他们大多著作等身,非短时间所能通览。本次的选本择出他们某一研究方向的数篇论文,加以师友介绍其成就的前言,相信能够帮助大家了解他们的学术概要。《二重证据与文明探源:徐中舒先秦史论集》收录徐中舒先生
本书包含以下篇章:东洋的古代;中国古代史概论;中国古代的天、命与天命思想——孔子到孟子革命思想的发展;肢体动作与文字——试论《史记》的成书;《史记·货殖列传》所见物价考。
归善斋《尚书》别诰十种章句集解是《归善斋<尚书>章句集解》的第4册。典、谟,属于《尚书?虞书》,而《尚书?虞书》惟有典、谟二体,即二典、三谟。《归善斋<尚书>章句集解》,意在汇集众家之解,以供读者探觅其善,以免限于一家之言。三谟,即《大禹谟》、《皋陶谟》、《益稷》三篇,继于二典之后。二典、三谟,统共五篇,为《尚书?虞书
《陈其泰史学萃编》共九卷,约300万字,包括:(一)《史学与中国文化传统》;(二)《史学与民族精神》;(三)《清代春秋公羊学通论》;(四)《再建丰碑:班固与<汉书>》;(五)《梁启超评传》;(六)《范文澜学术思想评传》;(七)《中国近代史学的历程》;(八)《历史编纂与民族精神》;(九)《学术史沉思录》。汇集了陈其泰教授
《王子年拾遗记》原名《拾遗记》,是由苻秦道士王嘉撰作,又经梁代萧绮整理、编録的一部杂史。《金华子杂编》为五代时期南唐刘崇远晚年追忆平生见闻
《周礼注疏》,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唐陆德明释文。建国以来已经出版过多个版本的十三经注疏,尤其是嘉庆阮元刻本,被不同出版社多次出版。然而学者亦对阮元刻本的提出诸多质疑。现将元刻明修本《周礼注疏》原样影印出版,供学者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