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学简史(精编故事版)
自后现代以来,尤其是自解构主义以来,人们几乎已经习惯于反对任何宏大的、成体系的话语,但经验本身,又确乎需要经过组织才能被理解。一端是文本研究的琐细,一端是宏观研究的空疏,一端是文学阅读的直观的经验性,一端是文学史研究的抽象的统一性,如何填补这两极中的空白,最终取决于我们构设出怎样的“中层理论”。所谓“中层理论”,绝不会
本书是作家杨典若干年来积累的一些读书随笔、写作观念或偶然记下的书话之集锦。书中共收录三十二篇文章,而所涉及的作家与作品至少数倍于此。作者不仅用极具个性的语言对古今中外一些或经典、或冷门的作品进行了解读,同时还将自己对于人生,对于写作的思索融入其中,最终提出了独到的观点与见解。这些文章并非体系化的书评,亦非理论化的文论,
本书是詹姆逊的《社会形式诗学》的第三部。在某种意义上,该书是一部特殊形式的19世纪现实主义小说史,它从社会和文化历史切入,论述现实主义的形成、发展和特点,以及它与意识形态和社会历史的关系。现实主义本身既是一种文学现象,也是社会生活性质的象征。生活经验并不具有叙事形式,但通过选择和组织加工可以赋予它那种形式,使实际经验情
解构主义的兴起是20世纪西方文学理论非常重要的事件之一。《解构:理论与实践(外国文学研究文库-第三辑)》提纲挈领,勾勒解构主义源流,描绘解构主义批评实践,让读者尽可能地接近解构主义艰深的思想核心和复杂的思想背景。著者诺里斯对理论有高屋建瓴的通透感,下笔游刃有余,分析阐释平易近人,因此,它与另外一部解构主义导论经典《论解
《现实主义幻象:从巴尔扎克到阿拉贡/外国文学研究文库·第三辑》从写作的技巧和风格切入,以“现实主义幻象的产生”为研究对象,按照时间顺序,在巴尔扎克、福楼拜、左拉、莫泊桑、阿拉贡等五位作家创作的内容主线中,阐明了“正统的现实主义已经被现实主义者们自己(先行)瓦解”以及“才华横溢的现实主义作家至少在两个层面卜是幻觉制造者”
《文化现代主义》一书基于知识形态,探源现代主义理论体系的未完成问题,指出受“现代性”与“审美现代性”等大话语遮蔽,也由于文学的传统人文知识框架的束缚,对现代主义文学在认知路径上存在欠缺,从而造成其理论体系的不完善而处于未完成状态。具体而言,在知识形态上一直缺乏技术与媒介知识视角等。对此,本书突破原有局限于文学发展的认知
这是一部探讨新旧文学体系的学术专著。作者认为新文学也即现代文学是走向世界(具体说是西方世界)的文学,与古典文学不可同日而语,新旧文学可以并存,但不可兼容,走的不是一条道。新文学审美是一种现代性的、全球化的审美,是对传统“和乐”文化的破坏与突围,充分表现了果敢创新的动能。早在19世纪中后叶,英国学者哈·麦金
本书对生态文学的起因、内涵、特征、贡献以及生态文学研究方法进行了论证,对"生态文学""生态批评"等基本术语做了界定,阐述了生态文学的思想基础、历史地考察和评价了欧美生态文学和西方生态思想的发展及其主要成就,对生态文学的思想及其生态审美进行了研究,是第一部欧美生态文学教材,也是高等
这是一套专为孩子打造的包罗万象的艺术百科全书,内容涵盖了中外绘画史、文学史、美学史、建筑史、戏剧史、音乐史等,介绍了发展历程、不同流派、杰出艺术家及作品等。本书化繁为简,用生动有趣的语言、散文式的叙述方法、短小精悍的故事、丰富多彩的彩插,帮助小读者了解艺术巨匠们的人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他们的作品,从而开阔视野、增长见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