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把握住技术与科学理论相互促进这一脉络,通过“走出黑暗时期”“科学的奠基人”“启蒙运动”“大图景”“现代”五篇,将科学如何环环相扣、渐进发展的历史娓娓道来。
本书是中国科学院大学科学技术史专家孙小淳教授撰写的中国古代科技通史,分析了中国古代科技思想的特征,并放在世界发展的大背景中,揭示中国重要发明与创造之所以取得成功的深层原因。同时,作者以丰富的历史事实和明确的逻辑线索,系统地阐述了中国古代科技的起源、发展和转变。从四大发明到农业、医学、天文、地理等多个领域,书中通过具体实
《中国元朝科技史》原作者是中央民族大学云峰教授,本书隶属于1994年人民出版社策划出版的“中国全史”系列丛书,张岱年、季羡林任名誉主编,史仲文、胡晓林任主编。《中国元朝科技史》作为一部断代科技史,涵盖天文历法、数学、地理学、农牧业、水利学、建筑学、手工业技术、中外科技交流等部分。元代科技发展既继承了前代成就,又对后世产
本书是刘兵教授指导的博士研究生们在科学编史学研究方向的成果精华汇集,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科学史研究新方向的科学编史学考察,包括建构主义、女性主义、人类学视角的科学编史学以及科学修辞学、视觉图像等与科学史的关系等;第二部分是编史学人物研究,涉及皮克林、伽里森、阿伽西三位科学编史领域的重要人物;第三部分是科学编史学问
中国古代在世界科技创新的历史上曾经有过辉煌的成就,火药、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推动了世界历史的进程。本书以立体书的形式,向小读者介绍中国古代伟大的四大发明创造火药、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将四大发明融入了科学、历史、人文等多学科内容知识,运用浅显易懂的文字、灵动的插画,结合多种机关、立体页,让枯燥的历史
本书作者阐述了生态学、进化论和生物地理学的几大基本定律,以及任何人类活动都无法废除的生命法则。生命不会被人类最完美的计划所束缚,相反,作者向我们展示了为什么人类自己的未来都悬而未决。
本书是俄罗斯科学院哲学研究所高级研究员罗津教授晚年撰写的一部经典之作,是苏联解体10年后出版的唯一一部冠名“技术哲学”的著作,较深入地分析了技术的本质、特征,以及技术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表现形式与特点,特别是对技术与工艺的本质、文化背景对技术的影响、技术与工业的统筹建构、影响技术发展的因素等方面的分析,是其他类似著作很少论
《结构之后的路》体现了库恩晚年思想的发展,是对《科学革命的结构》观点的拓展与反思,并对于对他理论的一些批评和误读,作出了回应。如果说《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重在建构一个范式,《结构之后的路》则对《科学革命的结构》中被质疑较多的地方进行了针对性的阐述,尤其是对于不可通约性。书末还收录库恩去世前一年所进行的深度访谈,是库恩学
在《未来心智:人类与科技的共同进化》一书中,理查德·扬克挑战了我们关于智能的假设———它是什么,它是如何存在的,它在地球上乃至整个宇宙生命发展中的地位。从大爆炸到现在及以后的140亿年的历史来看,他利用物理学和复杂性理论的最新发展来探索以下问题:为什么不断增加的复杂性会产生生命、智能和文明?在这个世纪,它将如何成长并改
《世界发明简史》一书向读者介绍了世界各国有史以来在天文地理、政治军事、农林牧渔、数理化工、医疗卫生、矿产冶炼、建筑交通、技工制造、文化体育、宇宙航天等诸多发明创造。全书分“中国篇”“外国篇”两个篇章,内容全面、行文流畅、通俗易懂,读者通过阅读此书,可以较全面地了解中外历史各种发明、发现的历史背景、发展进程和相关知识,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