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内容包括:汉代东北地区的民族居地与迁徙、汉代东北民族的社会生产水平及其对汉文化的吸收、汉代东北民族的制度文化发展及汉制的影响、汉代东北民族的精神文化与汉文化传播、汉代东北民族与汉民族民俗文化的共存互融。
彝族传统文化中的整体主义观念和现代商品社会中的原子化现象共同影响着如今彝族社会关于生产、生活的认识与实践。在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下,彝族用多种方式保护、传承本民族传统文化,并尝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性元素进行融合,以实现对自身民族身份的认同与强化。其中,影视生产实践就走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文化交融的前端。本书选取彝族题材影视的内
本书中主要分为六个篇章:第一章以西藏神话与早期文物岩画等为研究对象。第二章从藏区吐蕃艺术遗存、摩崖石刻、造像、毗沙门之族属。第三章将10-13世纪作为新时代汉藏多民族文明的复兴与交融时期。第四章重点放在对西夏文化的桥梁作用的研究上。第五章考察了元代汉藏多民族艺术的气势与张力。第六章重点考察了塞外草原连接华北京畿腹地之间
今人所见契丹早期史实为三重滤镜下的图景:中原史籍立足华夏本位而塑造的他者形象,契丹王朝出于权力意志的自我建构,后世史官将前两者拼合、掺以己见而形成的线性追溯。三者层累交叠,最终折射出的光影究竟在何种意义上反映着过往的真实?本书基于对相关历史文献源流的批判性分析,透过权威经典文本的缝隙,抽丝剥茧,逐层深入,力图呈现历史叙
本书通过对高句丽、拓跋鲜卑两个民族的国家起源过程的分析,以个案研究为基础,辅以对两个个案的比较研究,总结了中国北方民族由前国家形态向国家演进的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对目前学术界流行的恩格斯和塞维斯的两种国家起源理论的异同与正确性进行了深入研究。既有对高句丽与拓跋鲜卑史料的重新疏理与考辨,也有对理论的反思与比较,并将两个方
该书稿是一本介绍中国少数民族之塔塔尔族的图志。作者在对奇台县大泉塔塔尔族乡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完成此书稿,内容较扎实,该书稿文字简明扼要,图片具有一定的视觉冲击力,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从塔塔尔族人口与分布、历史沿革、社会经济和生产方式、语言文字、教育医疗体育、信仰禁忌、艺术、衣食住、节日等几个方面对该民族进行了概括性介绍。
《满学研究6》是东北大学秦岛分校中国满学研究院主编的一部文集。书稿分为满族家谱研究、清代满族契约研究、满族传统古村落调查、满族文献翻译研究等四大部分,收录了满学研究方面的10篇学术论文,如《家谱与老物件:满族社会生活变迁的历史叙事》《清代满洲族源谱系与满洲姓氏源流研究的历史语言学方法》《交易与组织:浅析清代中国的两种契
《青海湖地区蒙藏民族文化交流及对社会和谐发展的影响研究》其内容主要由元朝初期至清朝晚期青海湖地区蒙藏关系发展历史研究(第一章至第四章)、青海湖地区蒙藏文化交流及其相互影响研究(第五章)和青海湖地区蒙古部落的生活习俗研究(第六章)三部分内容组成。基于该项目研究成果和经验,将青海地区蒙藏文化交流与发展作为课题,从文化人类学
本书以贵州少数民族的人口数量、分布区域、历史文化为维度选取研究对象,聚焦苗族、布依族、侗族3个人口数量位居贵州少数民族前三的民族以及土家族、彝族、仡佬族、水族、瑶族等5个遍布贵州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世居少数民族,从文字、音乐、服饰、生产活动等方面,全面深刻地研究这8个民族在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等多个层面中形成的朴素
本书共5章,主要内容包括: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生态伦理的形成与表现形式;川滇藏地区主要少数民族生态伦理;云南地区主要少数民族生态伦理;渝黔地区主要少数民族生态伦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