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围绕周敦颐搜集古代朝鲜半岛学者创作的相关史料考证、校勘而成,列《周子世家志》《太极图志》《通书志》《图说志》《论断志》《爱莲说志》六卷,是目前东亚第一部韩国濂溪学文献。
本书综述唐宋元明清五朝理学概貌。书中对“理学”循名责实地辨析,抓大要、举大纲的编纂方式,分辨、对话、透彻之悟等特色,都让这部撮要类著作历久弥新。通过这部简明扼要的理学史,我们不仅能领略到作者通体纵贯的学术视野和眼光,也能感受一代学人探究问题、体悟真知的素心。
本书从从审美本体、审美主体、审美发生、审美境界等方面对二程理学中的美学思想进行阐释,这对于梳理、探讨和分析理学美学的源流,丰富中国美学史的线索有着不容忽视的意义,其中对二程“圣贤气象”境界的分析,对现今个体精神境界的塑造和和谐社会的实现都有着重要的价值。
本书以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王阳明、戴震等人的原创哲学为研究对象,理清了宋明理学代表人物观念之间的逻辑演化及对现实生活的哲学回应,展现了一幅哲思画卷。
本书是宁波出版社宁波文化丛书(第一辑)之一,从属于宁波市文化精品工程项目。本书分为浙东学术初创浙东朱学之兴起浙东心学之辉煌等八个章节。本书在综述部分以月湖为视角,将之定义为浙东学术的摇篮,以此为基础概述了浙东学术的发生、发展及特点本书主要对浙东学术中包含的主体要素逐章加以论述,以人物为线索,将朱学、心学、史学等研究的传
本书共四篇,按照“一脉三高峰”的结构,再现了瑞安先哲以舍我其谁之担当和前仆后继之气概,远肇永嘉学派、中兴瑞安新学、近启温州模式的探颐索隐过程。
《性理大全书》,明代胡广率杨荣、金幼孜等文臣奉旨编纂而成。该书采集宋元理学家著作、言论成书,囊括如周敦颐、二程、朱熹、陆九渊等儒家学者一百二十余人,学问涉及历史、政治、礼学、性理之学等诸多门类。该书内容丰富,荟萃了理学家对历代政治、臧否人物、道统治统、儒家礼仪,特别是心、性、理、情、数等理学重大问题的探讨,文献资料丰富
南宋淳熙年间,国势颓唐,中兴无望,满朝文武贪图安乐。朱熹等儒人屡献良策,不被采纳。恰遇连年大旱,孝宗皇帝任命朱熹为南康知军。朱熹在信州道上巧遇武帅辛弃疾,二人一见如故,引为知己。辛弃疾以一方端砚相赠。朱熹见砚上刻着“持坚守白,不磷不缁”八字,心下十分喜欢,视为珍宝。朱熹与辛弃疾、陈亮、赵汝愚等交厚,常泛舟九曲,诗酒相酬
本书2008年在我社初版,印数4000册,豆瓣评分8.7,近几年不断有读者问起,旧书在孔网被炒至二三百元一本。现纳入作者的作品集精装再版,作者进行了适当的增删,重写了一篇较长的后记。 在宋明理学的展开过程中,张载哲学所发挥的枢纽性作用,早已成为学术界的一般常识。长期以来,关于张载的研究和讨论一直是中国哲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朱子在中国文化史上是承前启后的核心人物,历来研究朱子思想者多以其晚年思想为主,而对其早年问学之经过鲜有全面探讨者。本书以《朱子文集》与《朱子语类》等有关朱子的原始文献为主,从历史角度来探讨朱子早年思想的变化过程及其意义。以“中和新说”的建立为界,朱子的思想至少经历了五个阶段:最早受其父韦斋的影响,追求儒家色彩的“自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