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汇集了陈高华先生在1979年至2018年有关元代佛教的文章20余篇(2000年前6篇,2000年后14篇),是陈先生关于元代佛教的重要思考。书稿或在著名刊物如《中国史研究》《世界宗教研究》《文史》《中华文史论丛》上发表,或见于大学学报、集刊。这些公开发表的文章,有对元代佛教、元代江南佛教概述性的论说,也有诸如《元代
本书首次完整地考察了僧安道壹的籍贯丶出身寺院丶生卒年丶一生刻经的顺序丶分期丶书法艺术成就丶在书史上的地位,以及僧安道壹的佛教信仰倾向,详细考证了与僧安道壹刻经有关的寺院及刻经规模形制与具体年代。是目前研究僧安道壹最完备丶最扎实的一本专著。作者自一九八六年以来,积三十四年田野考察之功撰成。
本书是研究唯识学思想的系列论文集,自2012年出版以来,受到学界的广泛重视。佛教唯识学体系完备,思想精深,包含心性、认知、心理、逻辑等理论,是印度大乘佛学的集大成者。中国唐代玄奘西行求法、系统翻译介绍唯识学,奠定中国佛教法相宗的基础,自此唯识学在中国扎下了根。中国唯识学构成佛教唯识学发展的重要阶段,对佛教学理的发展影响
肇始于印度的佛教东传至中国,是人类文明交流互鉴进程中的重大事件,也是中华文明演进史的关键一环,“慈悲”即两汉之际随佛经汉译进入中国文化的新知识、新观念、新思想。佛教在中国化的进程中,与儒、道等中国本土思想文化不断对话、调适和会通,最终成为中国文化有机组成部分。“慈悲”则融入中国人的精神底色,外化为中国人的生活世界和艺术
《元代白莲教研究》对白莲教的产生、渊源和教义、传播和演变、被禁和复教,以及与明教的关系,与弥勒净土信仰的关系,与元末农民战争天完红巾军、大宋红巾军的关系,与大明国号的关系等问题皆作了精辟的分析,并对著名史学家吴晗《朱元璋传》、《读史札记》中的相关观点提出了中肯的批评。本书论从史出,视野开阔,逻辑严密,文字洗炼,实为具有
本书以中、日、英三种文字,介绍了唐宋时期,到福州开元寺居住或参访、学习的7位日本历史文化名人,即日本真言宗创始人空海大师、日本遣唐大使藤原葛野麻吕、日本书法巨匠橘逸势、日本天台宗寺门派宗祖圆珍大师、日本东大寺重建圣人重源上人、日本律宗戒光寺派开山祖师昙照律师、日本诗僧庆政上人。
本书主要对唐宋禅籍中所见俗语,包括谚语、惯用语、歇后语和俗成语进行讨论。全书包括六个章节:一、禅籍俗语的性质、特征、归属和范围;二、动态语境下禅籍俗语的语义类型;三、唐宋禅籍俗语的来源及世俗化演变;四、禅籍俗语中反常合道的语言现象;五、以禅籍俗语为媒介探究唐宋民俗文化风貌;六、禅籍俗语的作用及风格。
徐梵澄先生关于唯识学的普及读物徐梵澄先生关于唯识学的普及读物徐梵澄先生关于唯识学的普及读物
本书为中国佛教协会主编的“全国汉传佛教院校教材”系列之一。本书为《摄大乘论》教学辅助读物,属原典类辅助教材。在释义中,除采用白话消文外,义理皆以世亲和无性二人释论为归趣,以实现方便今人阅读的同时不偏《摄大乘论》正义。在注释上,根据作者在闽南佛学院多年讲授《摄大乘论》至经验,对关键名词进行解释,释词以唯识学相关工具书释义
本套丛书第一辑十册,按照统一的体例全面释读、整理和研究俄藏西夏文《大宝积经》前39卷的内容。俄藏西夏文《大宝积经》原底稿共120卷(共三辑),文献被收藏于俄罗斯科学院,书稿即依据首次公布的来自俄罗斯的第一手文献照片,遵照国际东方学“四行对译”标准,对西夏文进行包括“标音”“对译”“译文”和“注释”等形式的文本释读,译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