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辑收录的这三个典型援外工程项目成果,较为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项目的背景概况、理念方法与项目实施过程,并且重点提炼了每个修复项目的创新亮点以及在工程中遇到的技术难点和相应的解决策略。文中还通过记录修复项目实施前后的效果对比及中外方媒体对该项目的宣传报道,进一步阐述援外文化遗产保护修复工程实施在促进当地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中外
本书选取文化消费作为研究视角,以大量篇幅详尽论述这一特殊背景对博物馆机构所产生的深刻影响,主要原因即在于传统的类型建筑学研究已经不能涵盖当代博物馆建筑所发生的巨大飞跃。从根本而言,博物馆建筑所呈现出的种种转变恰恰是博物馆发展更新的直接体现。本书在概括与梳理博物馆及博物馆建筑发展现状的前提下,对当代博物馆与文化消费的关系
《没有展品的博物馆》是一本关于策展文化的图书。博物馆里是否需要有展品(收藏品)在新媒体技术和策展思路无限拓展的今天,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在中国许许多多的博物馆中,本书所讲述的张之洞与武汉博物馆显得有点另类,因为它是一座没有展品的博物馆。从性质上来说,它应该被归类于历史主题类博物馆,但由于这座博物馆的历史文物馆藏极为
定名与相知,是作者在名物研究中不断重复的词,定名针对物而言;相知,则须出入于物与诗之间,以此打通二者之联系。 与上一编相同,二编里的十篇文章亦为各地博物馆观展所得,或家居用器,或文房用具,或金银首饰……七十余家博物馆,四百余幅器物照片,从定名到相知,一步步引领读者走进各馆文物的繁华世界,让物
博物馆是当代社会公民视觉社会建构的重要场域。传统博物馆的功能多以收藏保护文物珍品、研究和展示为主,新时代文化艺术生态繁荣的环境下博物馆具有复合功能,大众传播与公共文化服务性增强,视觉信息有效传播在博物馆中的重要性日趋凸显。本书稿以世界先进博物馆作为视觉场参照系,着眼于博物馆如何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和新媒体应用拓展传播途径,
本书是作者自1953年从中央美术学院毕业被分配到邮电部邮票发行局从事邮票设计工作以来,近50年间的一些经历的浓缩。全书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为作者参与设计的邮票介绍及其设计背后的故事;第二部分为作者被派去延安采风时的速写;第三部分介绍了20世纪80年代我国邮票制度的改革举措;第四部分介绍了一些优秀的国外邮票创意和设计范
《首都博物馆论丛·建馆四十周年专辑》是首都博物馆研究人员为庆祝首都博物馆建馆40周年而共同创作的学术论文集。根据科研人员的研究方向和工作岗位的不同,全书共分为北京史地、博物馆理论与实践、文物研究与鉴赏、文物保护与科技应用等四大部分内容,充分展示了首都博物馆研究人员在特殊形势下在本职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本书的内容,不仅对
本书内容涉及民族博物馆管理、藏品保护修复、展览陈列和社会教育活动研究,文化习俗调查、民族文物考古等。书中汇集众多业务人员的思考和研究,大家从民族文化实际出发,立足当前发展现状,结合自身工作情况,不断提炼总结工作中的经验,论文所述都是他们在工作中的思考,十多年来对民族文物研究的成果体现。
本书是一部个人藏石图集,精选刘师银先生收藏的100方精美奇石,以一石的图片配一词一书(书法)一印的形式成书。一石一单元,配有专为这方奇石订制的一首词及其书法作品,还有刘师银先生创作并篆刻的奇石题名印。书稿分为四部分:象形石40方、画面石17方、景观石43方和艺瘦堂主赏石文选8篇。全书以奇石为主体,将赏石、诗词、书法、篆
文博讲解员有声语言表达与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