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哺啥额》以彝族历史记述为主要内容,也记载了西南地区彝族古代生产、生活、风俗、物产等各个方面的情况。第一卷至第十二卷主要是记载宇宙生成、变化、万物的起源和人类的出现,特别是彝族古代历史记述比较详细;第十三卷至第二十六卷主要是记载西南彝族古代风土人情。该书对研究彝族古代创世思想、天文、历法、政治、军事、宗教、文化等,都
全书共八章:第一章历史源流中的贵州土家,第二章生活中的贵州土家文化流,第三章人生历程中的土家文化流,第四章精神上的文化源流,第五章社会的契约,第六章土家人民口头中的文化,第七章博大精深的土家族文学的源流,第八章技艺中的文化源流;分别从土家族的起源,衣食住行,婚丧嫁娶,精神信仰,民俗技艺,文学等,对土家族的文化的源与流展
《人文沧源丛书·研究会会员论文集(第四辑)》,涵盖佤族语言文字、宗教礼仪、佤族服饰、佤族建筑、乐器、文化旅游等方面的内容,是研究会会员的实践探索、理论思考、辛勤耕耘的最新成果,是读者了解和研究佤族文化的重要资料,将发挥着“存史、资政、教化”的作用。结合时代通俗易懂的语言文字对佤族人民的建筑、服饰、科技、乐器、发展战略等
《藏学学刊。第24辑》收录以下19篇论文及译文:(1)敦煌藏文文书P.t.1077《都督为女奴事诉状》研究;(2)英法藏敦煌古藏文中观文献分类及其特点研究;(3)吐蕃时期的《维摩诘所说经》汉藏译本对比;(4)拉萨小昭寺源流考;(5)从夏扎·旺秋杰布的《桑耶寺志》探析桑耶寺修缮的历史;(6)十力吉祥友及其《有为无为抉择》
《元史及民族与边疆研究》是南京大学历史系元史研究室/民族与边疆研究中心专刊,交由我社出版。该刊在学术界有一定影响力,为同领域少见之研究性集刊,至今已出版三十八辑,本书包括22篇论文,是以2018年11月17日至18日在南京大学举行的文献记载与考古发现:海上丝绸之路的新探索学术研讨会论文为基础编辑的。论文围绕海上丝路综合
本书主要研究了蒙古族游牧文化的内涵和特点及其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中蒙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状况,中蒙俄生态合作的意义、需求、重点内容及进一步加强合作的方法、途径,中蒙俄草原生态文明的建设与发展,中蒙俄农牧业发展的优势互补与农牧业合作的重点领域及有效推进的对策措施。本研究有利于树立并践行生态
本书回溯了吐蕃的历史源流,介绍了上古时期藏族的起源与中原地区的文化联系,探讨了唐朝时期吐蕃与党项,以及以党项人为主、联合其他民族所建立的西夏政权之间的关系,梳理了吐蕃统治西域时期,其与西域即今新疆地区诸民族之间的关系,分析了与吐蕃发生过联系与交流的西北地区几个古代民族的来源与相互关系。
本书是作者对云南中老边界一个阿卡人(哈尼族支系)村寨的橡胶种植的民族志研究。伴随着半个世纪的橡胶种植,使得曾经的雨林变成了胶林,给阿卡人带来了金钱,也带来了外面的人和世界,并伴随着欢乐、烦恼和争吵。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部分北方游牧民族都面临着从游牧到或定牧或农耕或城镇的转型,这种转型与变迁改变了其原有的生计方式、生活空间、传统文化及心理结构。我们的研究以甘南藏族自治州的玛曲为主要切入点,同时辅以青海玉树的调研及甘肃肃南裕固族地区的调研,依靠翔实的调查资料,在借鉴学界已有研究成果和相关理论的基础上,从民族学、心理学、
2018年4月12-14日,来自中国、澳大利亚、柬埔寨、老挝、马来西亚、缅甸、文莱、菲律宾、印尼、泰国、越南、新西兰等13个国家以及香港地区共130多名专家学者、嘉宾出席在崇左举行的第三届中国-东盟民族文化论坛。中国-东盟民族文化论坛于2016年创建,是中国和东盟顺应和平发展的时代潮流、寻求扩大民族文化国际交流与合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