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刊载了《“松灵仙人”及其注〈老〉思想旨趣考》《“大制不割”与“始制有名”:老子哲学中的天人之辨》《论老学对日本伊势神道的建构作用》《诸子无为理论的历史分疏》《论〈庄子〉卮言的类型与作用》《度上南宫:南天星神与古灵宝经的炼度思想》《略论道教手诀与巫傩“手舞”及其关系》《明清齐云山邋遢仙人传说与徽州方志的书写》等十余篇
本书由《大学》《中庸》《论语》组成,大字,全文注音,无释义,无译文,只对少数特殊音读及文字版本差异等作注释说明。本书中《大学》采用《礼记》古本,《中庸》《论语》采用朱熹《四书章句集注》本为底本,均参照经典版本校订,注音正文采用国家标准读音,合《古代汉语词典》《王力古代汉语字典》《汉语大词典》《辞源》《辞海》等古汉语辞书
《周易》为群经之首,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文化经典,是中华文化重要的源头活水。作为一门古老而又常新的学问,易学随着社会发展、时代进步而不断变化,在各个历史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和规律。周秦诸子易学、两汉象数易学、魏晋玄学易学、宋代理学易学、明代心学易学、清代朴学易学及近代科学易学等,都各有千秋。不同的易学家和易学派别从各个角
本书共分三个板块:亚洲道家研究,英语世界的道家研究和欧洲老学。亚洲道家研究主要侧重梳理日韩两国的学者对老庄思想的研究与理解,并介绍《道德经》及其思想在阿拉伯世界的传播。英语世界的道家研究主要分析《道德经》的英译过程中,不同学者对相关专有名词和概念的处理。欧洲老学主要聚焦于法语、德语、芬兰语和俄语《道德经》译本的源流、流
本书从本土化视域对《周易》做出研究与介绍,尝试用中国本土文化来说明《周易》中的思维方式。本书旨在通过研读《周易》来重新挖掘古人的思维方式。本书的重点内容是阐释易的思维方式,在将易的思维方式作为导读的线索,说明古人如何按照易的思维方式来思考问题。进而,扩展来谈《周易》与中国古代学术的关系。最后,本书通过围绕易的思维方式来
本书稿是一部有关先秦哲学的论文集。本书稿作者张劲松原为湖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研究员、主席,长期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已出版《蓝山县瑶族传统文化田野调查》《中国鬼信仰》《中国巫傩面具艺术》等作品,并分别荣获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学术著作奖一等奖、三等奖、国家图书奖提名奖。在国内外发表相关学术论文76篇,其中11篇获省级以
本书主要考察了春秋时代世族的出行状况与文化活动之间的互动关系,揭示了其对春秋时代思想文化格局转型产生的重要影响。“世族”是春秋时代文化的引领者与传播者,更是文化的变革者。在这个思想文化变革的大时代,身兼多个身份的世族成员出于外交礼仪动、动荡避难、个人家事等方面的需要普遍走了出去。他们的出行中遵循着特殊的礼仪制度,形成了
本书以帛书版《道德经》为底本,参考前人《老子道德经解》,对帛书《道德经》进行严谨勘校的基础上,用较浅显易懂的语言、客观的论述来解读老子其人以及《道德经》中蕴含的哲理。帛书本是先德经、后道经,本书考虑读者的阅读习惯,按照通行本顺序重新排列,即先道经、后德经。帛书本中的假借字、古体字、异体字、繁体字等,均参照高明教授《帛书
本书选择《韩非子》原文的精华内容100余则,分别予以注解、翻译与品读,从而使读者通过本书能够深入了解《韩非子》的思想精髓。
本书分当代儒家思想探索、比较哲学研究专题、当代儒家文献研究、当代儒学观察家四个栏目,收录了《“功夫论”视角下的世界哲学》《现当代儒学之“开放心灵”析论》《道心也有不善:对朱熹人心道心说的反思》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