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解放日报》朝花副刊文艺评论版2022年度文艺评论集萃,从将近200篇作品中细选知名评论家、学者、理论工作者及活跃报章评论员的评论佳作、力作44篇。其中,既涉及对于文化发展、文艺创作、文化趋势的前沿追踪、深度解读、思考把脉,也有站在阶段性评论史维度上的年度文艺大类盘点评论,有坚持直言快语、锐评风格的现象批评,更有
文学在当前新型的文化结构内部占有何种位置?本书从文学的“审美”与“历史”、叙事话语及文学批评的角度出发,进行了深入的论述。 具体内容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文学:审美与历史视域》,主要围绕文学的“审美”与“历史”展开论述,文学之所以未曾被哲学、历史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各个学科覆盖,“审美”的存在无疑是一个重要理由。而
本书为综合性学术刊物,主要登载以中国古代经典著作为考察对象的语言、文学和文献研究的论文,各学科的专题研究与跨学科的综合研究并重。 本卷为“古代文本文献形态研究”专号,立足于中国古典学研究中三个重要的“形式”问题,即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文本形态问题、中国古典语文学中的语言形式问题、中国古典文献学中的物质形态问题,借助语言、文
本书内容包括:先锋的遗产与风格的养成——论毕飞宇的小说创作、平衡的探索与经典的可能——论新世纪的苏童长篇小说创作、姑苏情结的书写演进:论范小青《家在古城》、都市荒漠的守望者——论潘向黎的小说创作、救赎如何可能——“女知青回城”题材的书写景象、个人话语的犹疑与消解——论“重评路遥现象”等。
本书内容包括:“破镜重圆没办法”:《纽约客》非虚构之“北平叙事”考、抗战时期的林语堂与《纽约客》杂志、微观管理者的艺术家肖像:创意写作培训与《纽约客》杂志、“扣动虚拟的手枪扳机”:鲁迅、李翊云或围观的阴影、隐秘地带:从《纽约客》中的余华说起、猪头哪儿去了:论《纽约客》中的莫言与葛浩文等。
本书内容包括:正义与及物:文学批评的两重属性与当下困局、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中的“强行关联法”指谬、灾难文学的叙事伦理和书写禁忌、普实克和夏志清的鲁迅研究及其方法论反思、“作者意图”在文学研究中的合法性和功能限度、重建当代批评家的任务等。
本书内容包括:批评的敌意、直言、逃兵与批评的“异时代”性、浮游的守夜人——从北岛《午夜之门》谈起、知识者的倦怠之书——我看《春尽江南》、圆满即匮乏——阿来《云中记》管窥等。
《唐代文学研究》是国家一级学会中国唐代文学学会会刊,由中国唐代文学学会与西北大学文学院共同主办。本刊主要刊发关于唐代文学研究的学术论文,内容涵盖唐代文学创作与作家研究(除总体综合研究外,包括对诗、词、赋、散文、骈文、小说、俗文学等各体文学及其作家的研究)、唐代文学文献与史料研究、唐代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研究、唐代文学与其
本辑主要对明代文学各类典型主题展开论述,可分为“文学与文本”“代表人物及其理论”“文学群体与创作共性”“文本形态与文学生态”“文献编纂”五部分,内容涵盖文本、文体、诗学、群体以及文献、创作心态、创作环境等方面的研究。既论及文体建设与文章学意义,又关注性灵派对主题质素的省思及对诗学的推进;既阐释“七子”派创作的技法与德性
方象瑛,清初诗人,生于明崇祯五年(1632),卒年不详。方象瑛字渭仁,号霞庄,浙江遂安(今属浙江淳安)人。本书以方象瑛文集所存诗歌、散文为基本研究对象,从第一手材料爬梳入手,力求具体而深入地厘清方象瑛的家世、家风、生平、交游等情况。在此基础上,论述诗文作品的内涵、艺术特征以及在清初文坛的地位。本文研究的目的在于,客观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