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旨在深入研究儒家、道家的义理和发展史,探讨儒家、道家在历史上彼此影响的过程及其对于各自思想形态的影响,儒家、道家思想的现代演化,儒道思想对于现代文明的意义,以及儒道的相关理论问题等。
《老子》的公理化诠释
本书共分上下两篇。其中,上篇《思想理论篇》,选取有代表性的先秦诸子如儒、道、墨、法、兵等各家,系统阐述它们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根——中华道学的渊源和关系,从而得出了科学正确的结论。下篇《切磋商榷心得篇》,既有作者的读书心得,又有与某些名家名作的切磋商榷,有正有反,有破有立,从而为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的博大精深的哲学体统(作
《周易》被称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它由“经”“传”两部分组成,是我国古代智慧的结晶,其内容极其丰富,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书以权威版本为底本,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作者逐段逐爻对难理解的字、词、句、专有术语、典章制度、独特的解释系统等传统文化知识进行了注释,同时结合现代生活和
中国传统文化以人为本,作为与人的本质属性密切相联系的语言必然会成为人们关注的重心。该选题的研究重在摧陷廓清,正本清源,在对西方哲学历史进行简约评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语言哲学在中国”的观点。先秦时期,也就是民族文化的奠定时期,诸子百家全都于语言的特征及功能效用给予了高度的关注,且都展示出独到的见解认识。总的特点体现为:以
中华民族有着深厚的文化传统,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想体系。《论语》作为儒家的代表性著作,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客观、准确地对《论语》进行解读,对于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重大意义。辩证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我们准确理解《论语》的丰富精神内涵,在学术方面达到正本清源的目的提供了
本书以宋徽宗对《老子》的注解为中心,但突破对单一文本的探讨局限,实现两个维度的组合。横向联系《列子注》(《冲虚至德真经义解》)、《西升经注》,并参阅徽宗诏书相关内容,以在整体文本层面理解徽宗的道家思想,包括他对道家基本概念的理解,他所论及的道家政治哲学与三教融合观等。同时,在纵向历史层面,书稿追溯了王安石、王雱等荆公学
先秦易学美学构建了许多中国美学理论中的核心话语。《周易》作为万经之首,亦是研究易学观念的重要典籍。全书共分三章:第一章,首先,笔者讨论了易学观念中“两仪”概念的原初意涵及其核心要义,经论证得出“两仪”概念的核心为“生生”,表现在美学思想上为“生生之美”;其次,笔者讨论了《周易》的时空观念及其美学意蕴。第二章,首先,笔者
历观春秋时代人物,孔子的人生行迹与社会阅历最为丰富、思想内涵与文化底蕴最为深厚、生活样态与人格特征最为鲜活。本书借助《左传》《诗经》《史记》等史料,将孔子其人与其思想放回到鲁襄公至哀公年间晋、吴两国柤地会盟与黄池会盟之间的春秋诸侯邦际关系、内政外交的大变局下,通过对《论语》中孔子言行的时空考证和场景还原,充分展现孔子生
孔子学说首创于公元前6世纪,随后对中国的社会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书探究了儒学传统的主要哲学观念,展示了它们在两千六百年来,对国内生活和社会关系的深远影响。全书聚焦于孔子的两个最关键的哲学主题:如何成就君子,如何求得善治,借此展示了儒家思想在后世的发展和演变,以及它们在社会生活中是如何实践的。此外,本书还探讨了在当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