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录了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学者关于日本研究的学术文章近二十篇,分为“大选后的日本政局及外交走向”笔谈、日本农业振兴与中日经贸合作、井上哲次郎研究、日本政治与社会、日本思想与学术史、史海钩沉与翻译六个主要专题,反映了国内外有关日本研究的最新成果,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史料价值。在六个专题之外,还有书评一
作为商务印书馆“突厥学研究丛书”的第二种,《欧亚草原历史研究》是2018年在上海召开的“第七届中古欧亚草原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的中译本。因为本文集的作者多数是国际上研究欧亚草原的名家,他们的文章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权威性,所以将中文版书名定为《欧亚草原历史研究》。相对于英文版会议论文集,除了书名之外,对全书的结构做
公元前210年,徐福东渡,带去造船、冶炼、纺织等技术,使日本从采集经济迈入农耕经济。631年,第YI批遣唐使出发,引入唐朝的制度和文化,推动了日本社会的进步。1086年,上皇执政,依靠武士对抗摄关家,为武家干预政治的打开便利之门。1192年,镰仓幕府成立,以幕府将军为首的军事统治开始凌驾于日本天皇的权威之上。1868年
本书以1910-1911年中国东北的社会历史和各国在华交往博弈为研究对象,考察清末中国的环境状况与相关地区力量。资本主义全球市场的经济掠夺引发了东北的环境问题,俄、日、美等列强借治理环境名义,企图进一步扩大在东北的权益,而清政府试图"以夷制夷",进行回应与制衡。本书认为,这场博弈是近代中国应对列强主权侵犯的一个历史切入
本书作者通过广泛查阅传世文献中的唐人别集和总集以及出土文献中的隋唐石刻资料,历时四五年,集得350余篇隋唐僧尼碑志塔铭,逐一进行了校勘考订。在文献来源上,录文力求原始、准确、可靠,从而为隋唐相关僧尼及其他历史研究提供多方面新的史料。
本集刊是南京大学历史系元史研究室等单位所办专刊,集中展示了元史研究的重要前沿成果。此为第39辑。
论文和翻译论文十篇左右,论文以中国古代史从汉魏至隋唐史研究为主体,延续武汉大学唐长孺先生开创的研究风格和优势,研究角度涉及政治史、制度史、地理、社会等以及新出文书和碑刻的整理和研究等多个方面。
效法《三国志注》的注解体例,以“增事实、聚异同”为基本思路,增广事实、聚汇异同,通过列陈相关史实、原典、传记材料、文学记叙等对《至正直记》所呈现的内容予以疏解,为阅读者提供提示性文献信息,使其通过史料比略和对照以判别区畛,明其本末。对于常见文献,尤其是宋以前文献,注释则尽量从简。末附赵孟俯《阙里谱系序》、归有光《静斋类
本书稿深入探讨了新疆罗布泊地区现存考古遗存的文化面貌与特征,在墓葬、城址材料基础上建立系统综合的考古编年框架,并结合遥感考古、环境考古、体质人类学、艺术史学、文物学等多学科手段,复原该地区的历史演变图景。
第1部分主要是讲述土耳其革命的起因。 第2部分作者将土耳其革命来袭后的自身见闻都写在了里面。 第3部分是以思考为主。既有作者对于土耳其革命的思考,也有很多从土耳其革命中走过来之人的思考,这些人有些是学生,有些是商人,有些是从事金融行业者,有些是从事外交工作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