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阿县革命老区发展史》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中共中央三个历史决议为准绳,以东阿县老区人民近百年以来的光辉革命史、不懈奋斗史为主线,采取编年体与纪事体相结合的体例架构,运用时经事纬、点面结合的方式记述史实,通过夹叙夹议、叙论结合以叙为主的方法展开内容。全书分为四编、十八章,通篇力求既体现历史进
“峨阳城”是国学大师、有着“中国比较文学之父”之称的吴宓先生在民国时期对其故乡——泾阳县嵯峨山南麓安吴堡在诗中的称呼。西安事变以后,红军前敌总指挥部曾在安吴堡驻扎,安吴青训班曾在安吴堡办学,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陕西青年救国会、陕西青联办事处和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西安地方队部都曾在此挂牌。本书以与“峨阳城”诞生有关的宗族史
《深圳文史·2024》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以深圳历史遗存、各类建筑、传统村落、特色学校、文体设施为主题,以文史资料形式汇编成册。深圳历史遗存包含咸头岭遗址、左炮台等5篇;深圳地标包含国贸大厦、上海宾馆等9篇;传统村落包含大芬村、南岭村等14篇;特色学校包含深圳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等9篇;文体设施包含深圳大剧院、深
本书整理收录了深圳市档案馆馆所藏民国时期宝安县(今深圳市前身)教育类的档案文献,涵盖了宝安县政府教育行政管理及制度、学校创办及经营管理、学校教职员工及学生管理、教育及文化活动等方面的内容。这些档案文献是查考、研究民国时期宝安县教育事业的重要原始资料,对于了解当时的政教关系、教育管理、教育制度、学校发展、师生管理、教育文
《商略·商南县集》是商南创县后首部志书,且为孤本。全志共2.6万余字,设八卷、三十六目,翔实地记载了创县的历史背景、时间、因由与情节过程;同时全面、系统地记述了置县以来76年的自然、社会、历史和现状,体现了地方性、资料性、时限性、综合性和独特性。为抢救和利用这一珍贵的文献,县党史县志研究室组织文史专家对《商略·商南县集
本书是一部关于岭南文化史研究的专著,是作者数十年的研究成果。本书收录了作者为各类展览及著作所撰写的序跋,以及在南越国陶文研究中的收获。在这些序跋和研究中,作者对岭南历史人物,特别是近代人物进行了深入剖析,揭示了他们在岭南文化史上的重要贡献。作者不仅对岭南历史人物和文化进行了深入剖析,还为我国语言文字立法工作作出了突出贡
嘉善古为扬州地,三国吴赤乌五年始名嘉兴,隋废,唐复置,明宣德五年巡抚胡槩奏请析嘉兴地为嘉善县。清顺治年间,上命儒臣纂修《明史》,传旨郡国,探访天启、崇祯间事迹,以备取材。故是编为顺治间所纂,记嘉善一邑启祯间事迹。约近七万字,共分四卷,按官制、学政、祀典科贡、荐举、城池等序,依次所列三十五目,每目前有小序,后有论,间有按
《(雍正)山阴县志》最早成书于康熙十年(1671),高登先修,单国骥、沈麟趾纂,后康熙二十二年(1683)又有范其铸、高基重增补递修,雍正二年(1724)又有丁弘、鲁曾煜增补递修。康熙十年本现已出版,此种即为雍正二年递修本。
本书介绍了深圳龙岗园山地区自南宋开发,直到今天的建设发展历史。全书以“界”这一富于内涵的意象,聚焦作为山海交汇地、文化交汇地的深圳园山,创新性地以文化融合的角度,细致梳理和解读岭南、深圳微观区域的人文历史与发展故事。书稿总共分为五个章节,包括“八百年开拓”“园山、中国与世界”“人文与风序”“烽火壮歌”“鼎新的掠影”,分
国家图书馆作为国家总书库,收藏有大量黄河相关历史文献,其中黄河相关古旧地图约有400种,这些彩绘本舆图,绘制精细,兼具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比如清中期《六省黄河工程埽坝情形图》描绘了起自上源阿尔坦河,流经甘肃、陕西、山西、河南、山东、江南六省入海的黄河,并且详细标出了黄河下游沿岸埽坝工程,图幅近7米长。这些河图制式相对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