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与自身存在》是当代德国重量级哲学家迪特·亨利希的一部重要著作。本书基于作者在魏玛古典学基金会尼采学院的讲座而形成。全书分为两部分,即“呈示部”和“发展部”。第一部分提出主体性的基本思想,第二部分进一步推进这些基本思想。作者的这些讲座想要指出,我们如何从一种将在主体性进程中出现的诸思想吸收进来的思想出发,去开展哲学
本书所探讨的意识自然化的新进路,是在吸取已有的各类物理主义和二元论的理论经验下,对意识“难解问题”作出的尝试性解释方案。一方面,本书通过梳理总结自然主义下的物理主义路径和二元论路径,指出两种传统路径在意识问题上所各自面临的困境;另一方面,本书着重阐释查尔默斯的“自然主义二元论”,论证分析其作为意识自然化新进路的可能性,
本书以明晰马克思的本体论革命以及马克思对唯心史观的批判为中心议题,旨在彰显本体论革命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形成过程中的理论贡献;以“建构”与“消解”为两翼展开讨论,“建构”的是马克思经过本体论革命到达了切中社会现实的新的历史观,为新时代提供方法论指引和遵循;“消解”的是唯心史观的有限性,避免误入教条主义、经验主义的歧途。
回答现代国家究竟是什么,既离不开史实,更离不开原理。可惜,目前汉语学界这两方面工作都做得不够。本书尝试在诸多思想家的历史和生存语境中辨析现代国家的基本原理,并把这些原理回掷到历史和生存语境中,以甄别其突破性意义和基础困境。在此双重争辩中,现代国家的本质意义及其基本限度得以彰显,而由其所揭示出来的内在于现代世界中的理性与
战争、选举、犯罪、税收、贫困等政治和社会议题总能引起两派人针锋相对的论战。有心之人不难发现,同一派人在主题相距甚远的议题上也总会站在一起。其中原因为何? 托马斯·索维尔认为,一切论争归根结底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人性的观念的冲突。所以,对人性持有相同观念的人,无论身份、财富、价值排序相差多大,在论战中总会选择同
本书是玛丽·道格拉斯的代表作,也是现代人类学的经典著作。“自然象征”即利用人的身体作为象征符号,表达社会结构和人们的宇宙论。本书采取结构主义的方法,反对当时兴起的轻视仪式和象征的思潮,强调仪式的象征意义对于理解人类社会的重要性。本书的一大贡献是应用“格群”(grid-group)分析框架对社会进行类型学上的划分。作者认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辩证法的起源和历史发展;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主要弊端——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在批判性思维中开辟新的思想境界;创造性思维:新思想产生和发展的内在动力——创造性思维的本质、要素和价值等。
中国现代哲学在“古今中西之争”的大背景下开展,就研究内容而言,本书相应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的定位,一方面向近代、古代回溯、向未来推扩;另一方面对中国现代哲学中时间观念的研究也随时向西方延伸,与西方时间观念互鉴。
本书共分为11章。第1章主要讲述了动物的理性;第2章主要讲述了理性与非理性的区别;第3章主要讲述了逻辑思维与批判性思维;第4章主要讲述了概率与随机性;第5章主要讲述了信仰与证据;第6章主要讲述了风险与回报;第7章主要讲述了信息检测与统计决策;第8章主要讲述了博弈论;第9章主要讲述了相关性与因果关系;第10章主要讲述了人
本书为美国引进版权。《思想本质》是史蒂芬·平克继《语言本能》之后的另一部关于语言与人性的名作。他用丰富的证据进一步证实:语言是洞察人类天性之窗。平克教授先通过分析词语和思想以及周围环境的关系,向我们揭示了人们对自我本体的了解,并阐述了词语表达的意义远胜于我们最初的理解。同时,这本书也是一部为普通读者而写的有关语言和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