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对1958至2003年期间伊拉克库尔德问题的演变开展历史性研究,在对既有文献做批判性解读、史料梳理,和与阿拉伯语原始档案《伊拉克复兴党档案》及英语原始档案《美国外交关系文件集》比对的基础上,以相关重大时间节点和事件标志为线索,将该问题在此时期的演变划分为塑型与发展(1958—1968)、高潮(1968—1975)、
《权力与相互依赖》堪称国际关系研究领域里程碑式的著作,由该领域最负盛名的两位学者写就,为人们理解当代世界政治提供了丰富的理论途径。这本书构造了一种看待世界政治的途径,它能够帮助我们理解经济、政治以及制度化合作的模式之间的关系,同时也保留了现实主义对力量和利益的重要地位的认同。本书第一版于1977年面世,标志着新自由主义
本书在当前全球化、地区化、跨学科的背景下,主要突出国际问题学科定位,使地区研究成为联结国别和全球问题研究的重要层面和节点,地域无问东西南北,理论和方法兼收并蓄,以“新地区研究”引领地区研究风气之先。本书依托云南大学特色鲜明的中国西南面向的地区和国别研究力量,同时这一研究面向的东南亚南亚正是中国周边外交与“一带一路”建设
《中国周边外交研究》第十五辑(2022年第一辑)刊载了8篇学术论文和1篇会议综述。本辑内容涉及以下方面:中国周边国家外交政策、新冠疫情期间的大国中亚援助、马来西亚与文莱海上争端解决、大国博弈背景下的东盟中心地位、拜登执政以来美印关系、澳日政治和外交对话机制、越南文化外交战略和缅甸的中立外交政策等。本辑作者来自中共中央党
宋代出使行记是宋代文坛上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一类文学样式。这些出使作品以朝廷官员的特定视角,集特定时空的诸多体验与感受,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宋代士人对辽金山川地理、风俗民情、政治制度等的认知,也记录了他们对边界、疆域,两国关系、宋朝地位等问题的思考。作为思想文化史建构的重要资料,宋代出使行记拓展了行记展现异域景观、阐发使者情
阿曼位于阿拉伯半岛东南端,地近巴基斯坦,扼波斯湾口霍尔木兹海峡,为古代海上丝路的重要交通枢纽。在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尤其是中国古代和西亚的沟通和交流过程中,阿曼居于特殊重要的地位,起着异常关键的作用。在伊斯兰化以前的时期,经由阿曼的海道交通是大秦(罗马帝国)与中国亦即西亚与东亚间的一条交通主干道。即使是阿拉伯伊斯兰帝国建
《联合国人权委员会:一项伟大事业》一书旨在全面介绍19462019年联合国人权委员会(包括2006年以后的人权理事会)所处理的各类实质性或程序性问题,提供了无论在内容还是时间维度方面关于联合国人权事业最为完整的说明之一。书中引用了数千份联合国机构的相关文件,展示了过去70多年间,随着人权概念范围的扩大,世界人权领域所发
本书通过对2022年中西部重点城市(重庆、成都、西安、郑州、武汉、南宁、昆明、乌鲁木齐和呼和浩特)国际交往态势的发展考察,分析重庆作为中西部国际交往中心建设的突破与挑战,并对中西部重点城市重点交往国家自身发展形势及其对华政策调整进行了评估与展望。通过构建中西部城市国际交往指标体系,为重庆中西部国际交往中心城市建设提供智
本书“研究篇”从赋予言说以意义的文学性阅读出发,梳理《使清日记》所载内容,研讨柳原前光的中国观察和中国认识,从文学发生学角度分析日记的文本生成,并从一个侧面呈现晚清社会、近代中日关系以及两国殊途分野的近代化进程。“校注篇”对《使清日记》写本进行录文并断句标点,对其中的衍字、脱字、误字、旁注、誊录空白等予以校记,据上下文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是引入第三方因素国际性地解决中日矛盾,还是局限于中日两国而单独解决中日矛盾,此为中日之间的重大分歧点。本书以中国外交为主线、日本外交为辅线,探究双方围绕这一分歧点而展开的战略博弈。方法上,本书在兼顾中日、双向比较的同时,重视将中日双边关系置于中日美苏德等多边关系之中加以宏观检讨。布局上,第一章至第五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