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恩格斯运用唯物史观研究国家的重要成果,它科学地阐明了家庭、私有制、阶级的起源与国家产生的关系,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学说。在本书中,恩格斯研究了史前各文化阶段与家庭的起源、演变和发展,着重论述了人类史前各阶段文化的特征、早期的婚姻和从原始状态中发展出来的几种家庭形式,指出一夫一妻制家庭的产生和最后胜利乃是文
自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以来,就以关注现实,解决现实中各种问题,最终改造现实以适应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现实需要为宗旨。那么对于马克思来说,他对现实的理解和解读与哲学史上前人尤其是德国古典哲学的理解与解读有什么联系和本质区别?在马克思现实观的视阈下,现实究竟是什么?人类为什么要关注现实?人类又应该采用一种什么样的方式、从什么样的
本书是一本简明扼要、体系完整、适应艺术院校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基本教材。全书共有导论和七章,稿末有“再版后记”。“导论”阐述了学习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必要性、意义、主要内容,以及本书的结构框架。以下各章分别论述了马克思、恩格斯的文艺理论,俄苏时期的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毛泽东文艺思想,邓小平文艺理论,江泽民、胡锦涛文
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在其光辉一生中表现出一个伟大革命领袖杰出高超的领导才能。 本书是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党史教研部副主任、二级教授张太原长期学术研究和教学实践的重要结晶,从六个方面系统深入阐述了毛泽东同志的高超领导方略与艺术——“如何出主意”“如何干工作”“如
《马克思主义与伦理学》(Marxism and Ethics)是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主办、重点研究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与伦理学基础理论的专业性学术集刊。每年2期。本刊坚持“史论结合”原则,既关注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历史发展,也关注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范式建构。本刊坚持“前
著作主要内容:本书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和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二十大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相关论述为指引,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以网络空间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建构为研究对象,从理论之维、本体之维、历史之维、现实之维、实践之维对其进行动态性、前瞻性和可行性的整体性研究。理论之维
生态问题是当代人类社会面临的最为紧迫的问题之一。20世纪70年代,加拿大学者威廉·莱斯第一次系统阐述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纲领,帮助我们意识到,所谓生态问题的发生是几个世纪以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与地球自然生态环境之间矛盾的一个必然结果。从本质上说,生态问题的凸显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必然产物,生态危机本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导论、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最终实现。
本书正是基于毛泽东所写文章、整理保存的工作资料汇集而成,回顾了毛泽东诗词翻译的过程,梳理了毛泽东诗词在欧美文字中的十多种译本,再现了译界名家对诗词译文的点评。这既是一份珍贵的史料,提供了诗词翻译研讨范本,也体现了老一辈翻译家和外宣工作者们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和孜孜以求的钻研精神。
本书对列宁和第二国际主要理论家的未来社会实现理论进行了比较研究。列宁在20世纪初阐释了以俄国革命首先胜利为引领的世界社会主义实现新路径,彰显了列宁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及其对人类共同命运的关怀。通过比较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战胜修正主义,是实现社会主义题中应有之义。列宁弥补了以卢森堡为代表的第二国际左翼理论家关于未来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