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庄史话》是第一部图文并茂地记述山东庄地区历史文化的专著。 作者在多年积累的基础上,历时近一年时间,对全镇12个村落及文化遗存,多次深入细致地访谈踏察,搜集资料,进而着手编写。全书分为沿革、山川、名胜、村落、寺庙、遗址、墓葬、古建、古树、碑刻、文物、歌谣、传说、辑录等。 编写中,作者一如既往地坚持典籍文献、实物
本书是成都教师陈凯写给青少年的成都人文历史图书。作者将宽窄巷子、青羊宫、洗面桥、衣冠庙、支矶石街等三十个成都代表性地标,按三国风云、名人逸事、街巷探秘、古迹览胜四个板块,向孩子们讲述这些耳熟能详的地名背后的掌故。作者融汇有关这些地名的正史与传说、诗词典故、名人故事等,对每一个地点进行深入讲解,如《文翁兴学》《薛涛制笺》
该书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立场和方法。本志书记述了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全军乡政治、经济、社会、科教、文化等方面的情况,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全军乡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该志书展现了一个历史
《汉江流域城市群珍档荟萃》汇集陕西省汉中市、安康市、商洛市,河南省南阳市,湖北省襄阳市、十堰市、荆门市、孝感市、随州市、仙桃市、天门市、潜江市以及神农架林区等汉江流域13个城市的市情概况与当地综合档案馆馆藏的珍品档案。书籍按照一城一篇章来布局,主要介绍两大内容:一为市情概况,囊括各地历史沿革、资源禀赋、文化特色、产业格
那曲市是中国目前平均海拔最高、国土面积最大的市,战略地位重要,是沟通高原与周边的通达之地,同时也是连接高原与中原的重要交通廊道和高地,形成了多条固定的官道、商道、巡边道及旅道等。本书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立足那曲实际,放眼区内区外,通过实地勘察、人物访谈、文献研究等方法,对藏北古道,如自然
《秦淮志》所记上起秦淮源头,下至淮水入江口,计110里之遥,而重在十里秦淮两岸,也泛记玄武湖、鼓楼岗以南地区。全书12卷,分三部分,前三卷记流域桥梁,中间七卷记人物、古迹、坊市、游船和园林,后二卷录诗作杂记。本书以“侧重水利”为其河流志本旨,又兼顾了十里秦淮作为都市内河的性质。该志以水系人事旁征博引,网罗各家著述极为详
《洪武京城图志》为明礼部纂修。该书有图有文,于“城郭宫室、郊庙坛墙、街衢楼馆、山川桥道,详也”,展现了明初经过二三十年的建设,南京作为京都的盛大规模、雄伟气象。该书是反映当时南京最及时、且直观形象的一部图志,具有相当高的史料价值,且对今天的城市、经济、文化建设和文物保护,都有相当高的参考价值。“不惟治史者得以研索明都,
曲靖是人类活动最早的地方,中国古代文明的摇篮之一。爨氏家族统辖云南(当时称“南中”)五百余年,忽然在历史长河中销声匿迹,历代文献记载简略,语焉不详,让人模糊,难以追寻。曲靖老城,如果以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汉武帝置味县来算,有两千多年历史;若以唐朝贞观八年(公元634年)筑石城取代味县来算,有一千多年历史;若
本书旨在研究楚文化自秦汉以来的流风余韵、演化变迁、历史作用和文化意义。本书涉及的空间范围,以当年楚国鼎盛时期据有的疆域为基本范围,但不局限于这一范围,凡是体现有楚文化流风的文化人物和楚文化变迁的文化现象都纳入考察的视野并酌情述说;本书涉及的时间界限,大体上以楚国亡于秦为开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为终止。本书涉及的内容
《仁和记忆》以杭州市余杭区仁和街道的历史沿革、风土人情、民俗文化为书写对象。从仁和街道的地名村名到乡风习俗,从村俚传闻到典籍著录,从发展成果到文化结晶,作者均娓娓道来。仁和街道的社队企业、水乡物产、年节风情、方言乡音、婚嫁礼制等等,均有记述。作者深入乡间村落农户,探奥索隐,拾遗补缺,收集第一手的资料细节,展现了全面、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