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宗教中国化系列之一。奥古斯丁是教父哲学的集大成者,后世的基督教哲学可视为他的思想的一系列脚注。中国哲学中,虽然在先秦时代,“上帝”“天”“帝”有人格神的意味,但要么只是众神当中的主神,要么逐渐褪去其人格性而由天命、天道、天理,一步步变成人内在的天良,最终收缩为人的良心,甚至把良心当天心,“天”隐退的过程也就是“人
本书是哈特曼著作的第一个汉语译本,收录哈特曼代表作品三篇,均关乎哈特曼的存在学重建工作。其中《存在学的新道路》最初发表于1942年,为哈特曼的晚期著作,综述了他的新存在学基本思想。另两篇也属哈特曼晚期的重要论文,从中可以简洁清晰地看出哈氏新存在学的思路、基本特征及其与旧存在学的区别。哈特曼是德国著名哲学家,历任马堡大学
本书以《逻辑研究》第一研究为研究对象,阐释说明了胡塞尔关于“符号”“表达”与“含义”等概念术语,对其中关涉的意向性理论、符号行为、含义赋予等重要的现象学问题进行分析与描述,并结合胡塞尔的《现象学的方法》《纯粹现象学通论》等相关著作,对文本进行探讨和阐述,通过把握“回到事物本身”、本质直观、现象学的描述等现象学的根本方法
本书以法国哲学思想为主题,收录了国内外学者撰写的学术文章。全书共分为五个专栏:柏格森研究;法国技术哲学研究;当代左翼批判理论;经典法国哲学研究;法国理论与文艺实践。
本书正文收入陈铨关于叔本华和尼采哲学的著述10篇,附录收入其哲学书评4篇(含一篇会议报道)、哲学译文4篇,共计18篇。附录部分的4篇哲学书评,主要是关于格罗克勒的《黑格尔辞典》、司腾泽尔的《狄尔泰与德国现代哲学》等的评论;4篇哲学译文,前3篇原文作者为陈铨先生的导师克罗那教授,第4篇则是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本书从康德的哲学目的出发,面向他的整个哲学体系来进行研究。首先,确定康德对理性的界定和划分;然后,在理性的三大运用领域划分出理论理性、实践理性和判断力,再分别分析各个不同领域之下理性又可以进行哪些层级的划分,并找出与其相应的多种理性运用,再分析其内在联系,探究其关于理性运用的基本思想并分析其实践价值。由于康德的理性运用
本书是亚里士多德注疏传统中最为完整和翔实的一部《尼各马可伦理学》注疏,向来是亚里士多德伦理学和政治哲学研究之必备,也是托马斯·阿奎那道德哲学、神学伦理学及其政治神学研究的重要文献。托马斯·阿奎那对整部《尼各马可伦理学》有通盘把握;其评注严格按照亚里士多德的行文次第条分缕析,忠实阐发亚里士多德的伦理思想;其注疏将《尼各马
本书中认真反思了1968年运动之后“欧洲共产主义”和民众反资本主义斗争的历史命运与革命前景,重新提出和思考了一系列具有战略意义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问题。尤其重要的是,阿尔都塞的思考始终以葛兰西为对话者,对葛兰西的一系列理论概念做出了精彩而又深刻的解析和批评。鉴于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理论中普遍出现的“葛兰西复兴”,鉴于葛兰西
苏格拉底的一生动荡不安。他出生于贫民区,却成长为一名思想家和战士。他喜欢在雅典街头赤脚漫步,随机向人提问,质疑习以为常的观念。他关心生命和真理,关心美德是什么。然而,这个西方伟大的思想家却始终是一个谜团。为了还原他的一生,作者走遍希腊的考古现场,带我们来到古雅典人的家庭、街道、会场、酒宴,结识政客、将军、商人、工匠,参
本书致力于对海德格尔的德国古典哲学阐释做出统一把握和深入思考。海德格尔对德国古典哲学(包括康德、费希特、谢林、黑格尔哲学)的阐释是繁复的,但并非杂然发生,而是共同归属于一种整体评判,都是这种整体评判在不同向度上的呈现。海德格尔以基础问题(存在与人之关联)为主脉展开的对德国古典哲学的整体评判,是海德格尔从传统思想中汲取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