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针菇蛋白的研究与应用》是黑龙江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资源微生物室的研究人员,在多年从事食用菌资源、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实践活动中所积累和应用知识的归纳总结。《金针菇蛋白的研究与应用》是以金针菇作为模式植物,将国内外对金针菇酶的研究报告给予总结归纳,并分别予以论述,以便深入地认识金针菇中酶的存在、提取、纯化、性质、结构
《药用植物学(第2版)》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为第2版全国高职高专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供中药学和药学类专业用)之一。全书内容共19章,15个实验。第1章绪论介绍了药用植物学的研究内容、学习方法及其与相关学科的关系;第2~6章介绍了植物器官形态,包括营养器官根、茎、叶和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第7-14章
植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其中实验与实习教学是该门课程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而且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独立工作能力的重要手段。以往使用的植物学实验教材多分成三册(形态解剖、系统分类、野外实习),所编的实验次数过多,而且都为验证性实验,与现行教学要求和人才培养的目的不相适应。本教材以培养适应21世纪创新
本书研究并汇集了分布于我国淡水水域中常见的现代水生维管束植物孢子花粉共54科83属163种。对每种植物孢粉除着重进行详细的形态描述和比较外,还对每种植物的生活型、生境、花果期、水生植被的群落结构、现代的地理分布及部分科属在有关地质时期出现的孢粉化石等也进行了记述。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建立新疆全新世孢粉数据库、设计植物功能型、设计生物群区、利用Biomisation方法重建表土植被和千年尺度的全新世植被、探讨新疆全新世中晚期植被和环境演变与人类活动相互关系等。利用表土孢粉样品在垂直尺度上进行重建的生物群区与现代自然植被表现出较好的一致性,在水平样带分布上也获得了理想结果,证明该模型可
《中国蕨类植物图谱》原书共五卷,是国际上有较大影响的关于中国蕨类植物分类的权威学术著作。该图谱一至五卷分别出版于1930年、1934年、1935年、1937年和1958年,共包括251张精美的图版,描述了中国252种重要的蕨类植物。图版是根据植物自然大小绘制,并附有放大的主要器官解剖图,对每种植物用中英文两种文字进行描
曲波编著的《植物学(全国高等学校十二五农林规划教材)》特为50多学时的植物学课程编写,精选素材,特点鲜明:1)关注科学发展,体现科学、技术、社会的紧密联系,本书特别对被子植物分类部分的内容作了调整,增加和补充了许多在生产、生活和环境保护方面被开发与利用的植物资源。2)精选内容,合理安排本书与中学知识及后续课程的衔接。3
本书根据现代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理论和方法编排了22个实验,包括培养基的配制、外植体表面消毒、器官分化、快繁技术、茎尖脱毒技术、微型薯诱导、花药培养、人工种子、细胞培养、原生质体培养及融合、水培技术、非试管快繁技术、遗传转化技术、转基因植株鉴定等内容。本书除基本实验外,还设置了多种植物的快繁、水培等技术,供学生实验时选择参
本书是高职高专“十二五”规划教材★农林牧渔系列分册之一。本书围绕技能实训进行理论知识阐述,着重加强实践技能和学生智力开发的培养。内容上按照“植物组成单位—植物器官形态—植物器官结构—植物分类—植物新陈代谢—植物生长发育—植物的抗逆生理”的顺序设计了七个技能项目,每个项目包括能力要求、相关知识链接、技能实训、实际操作、课
本书详细地介绍了:东亚的中国、日本、朝鲜和韩国及其周边国家与地区的高等植物分类学文献,共有10大类60项近1200种。其中第一部分是文献基础知识,第二部分是图书类介绍以及评论,包括检索书、辞典、植物志、植物系统、采集史、国际植物命名法规、拉丁文与模式以及参考书,第三部分是中外期刊介绍与评论,第四部分为18个附录。书后有